昨晚上完画画课回到家已经快8:40了,桐桐想先把玩具屋的玩具收拾好再去洗澡。我支持他,同时提醒他抓紧收拾,赶紧洗澡睡觉。(因为玩具有点多)
我就去准备洗澡的东西,打算自己先去洗澡了。整理好衣物,收拾了一下,过去了10多分钟,正要进浴室,发现他还在玩,没有收拾玩具。于是我提醒他,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是玩玩具还是收拾玩具啊?
他就说,你帮我一起收。我说你能收拾得很好的。妈妈相信你。妈妈先去洗,等会你可以洗噢。
结果差不多半个小时后,我出来一看客厅没有人,玩具都还在。书房里,桐桐泪眼汪汪地瘫在爸爸腿上,两个人不知道在干嘛。
想来是因为收玩具的事情。
于是,我说,走,我们去收拾玩具。我知道他缺少一份支持的动力。需要有人陪伴他。
收拾托马斯轨道和火车时,他一定要把两根轨道连在一起塞进盒子,但是塞不下,他就硬塞。自己气的不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就说,怎么了?是不是塞不下?如果这样不行的话,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
不行,他大声说,然后又硬塞,当然还是不行,他突然爆发出一阵吼声,之后眼泪吧啦吧啦落下来,整个人耷拉下来趴到了地板上。
以往,我会觉得很不舒服。因为时间很晚了,都快十点钟了,还在折腾。各种滋味,着急,焦虑,生气,无奈,难受,鄙视,无力,遗憾,悔恨~~各种评判,固执,一根筋,没用,情绪化,软弱,不自信,无力~~总而言之,全是负面的,否定的。
我越想他早点恢复平静,越会嘴上叨叨:从一开始的,没关系的,可以换一种方法,一直到最后的,你怎么回事啊!这么点小事,你也要哭,是不是男子汉!
这样不行么,你就要停下来换一种方法啊!老是这样硬塞,你能弄好嘛?!
其实,我给他传递的全是压力,还有贬低,甚至伤害。
今天,我静静地看着他,用心去感受,此刻泪流满面的他,究竟需要我做什么?
我的觉察是,他现在很无力,他也觉得自己很没用,他现在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所以失去了进行下去的力量。
我想他并不需要我的建议,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看他以前那么麻利整齐地收拾好玩具就知道了。现在他只是卡住了,在这个情绪上。
所以,我不说话,只是关注着他,陪伴着他,我相信他需要的只是一点修复的时间,他会找回自己的力量。
我所做的只需要这一点,相信他!相信他会找回自己,相信他会重塑力量。
这样想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放松了。
过了一会,他过来抱我。我就抱住他,抚摸着他的背。
很快地,眼泪就收住了,呼吸均匀了,话语里明显透露着希望和力量:妈妈,我把轨道这样放也可以。
很快,他情绪恢复了,力量回来了,生命力增强了,超有效率地收拾好了玩具,然后去洗漱,还在床上给我讲了个故事!
刚才那磨磨蹭蹭掉的一个小时时间里,他正在失去力量,找不回自己。而没有一个人如果懂得,并给予到他这份支持,他会越来越失去自己。
回想自己,刚工作时第一位领导。她特别信任我,所有工作基本上放手让我去发挥,去创造。所以我斗志很强,干劲很足,乐意承担。
而第二个领导。很强势,常常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我,有时冷嘲热讽,我就变得越来越拖延,没劲,愤怒,很想逃离。因为在她这里我一点都没有收到“我相信你”这个信号。
当然,也是因为我当时自我还不够强大,内在力量不足够,也没有系统理解人性冰山,所以当被他人攻击的时候,我的内在自我就开始动摇,也开始不相信自己。这两个时间段的我,完全是两个状态。
感恩自己,坚持走出去学习,所以才会让自己越来越喜悦。我也相信,我曾经带给孩子的一些伤,会在日后的每一天中得到更新和替换,用新的积极的模式,来转化掉以前的线下模式。
附武志红关于积极期待的理解。
积极期待其实有两种:
第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
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
在第一种期待中,权威有一个目标,希望你成为他希望的样子,第二种期待中,权威就是纯粹的信任你。可以说,第二种期待,是“知己”般的感觉。
如果权威的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就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
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领域有一个很好的词汇——抱持。精神分析领域认为,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