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佳文共赏小轩文学桃花源每日排行榜
万卷好书142:《周易》7:高山之巅,方能一览众山小

万卷好书142:《周易》7:高山之巅,方能一览众山小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15:58 被阅读104次

    文/杜豆豆

    《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三章 《周易》7:高山之巅,方能一览众山小


    1

    理解学问是什么意思,还是我的四岁小儿子教会我的。

    我小儿子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经常拿唐诗当儿歌念给他听。旁的人说:“你念这个没用,他听不懂,你不是白念吗?”我反驳说:“难不成你都是懂了才学吗?现在不懂,能感受到押韵的节奏美感就行。”

    儿子会说话后,自己咿咿呀呀的,也能时不时自言自语,背出不少唐诗。这“旁的人”又不屑地说了:“这都是死记硬背。你这叫填鸭式教育,不对!”

    “旁的人”说这话时一脸的严肃,让我禁不住有些惴惴不安。可是,我却发现,远不是这“旁的人”想的那样。

    儿子刚三岁时,有一天坐在落地窗的地板上和我玩积木,当时外面正刮大风。他忽然站起来张开双臂,很动情地指着窗外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花草说:“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听了,大为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给他解释过任何诗词,他是怎么知道这句的意思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

    后来,我就很留意,没事儿念叨唐诗的时候,我就会把唐诗编成小故事讲给他听。

    终于有一天,我念叨《登鹳雀楼》时,他开始”问“我了:“什么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

    我说:“就是说,小楠楠想变成千里眼,能看得更远,就得站得更高,再上一层楼才行。”说完,还做了个望远镜的姿势,他乐得哈哈大笑。

    他一笑,我明白了。这哪里是“问”我,分明是心里明白,故意考我呀。

    所谓学问学问,先学后问。不要总觉得自己不懂,就放弃开始。从不懂到懂,是从学到问的过程。

    “学”的第一步,是感受。感受之后,是认知,是系统化的过程。当你知道怎么问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入了门。

    2

    但是学,也要有方法;问,也得问到点子上。

    常言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得更远。

    周易学的研究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古代易学的研究历史。

    易学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各种流派。但若说主流,则当属象数、义理两派。

    象数,即“象以定数”,“数以证象”。“象以定数”就是基于八卦原理,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通过有形的象描绘出来,并通过象来推演数理。“数以证象”就是把无法用象来直观表示的事物内涵,用数来推演。象数派形成于汉代,代表人物有孟喜,唐代的李鼎祚,清代的黄宗羲等等。

    象数

    义理,是将易学以天道而应用于人事,适应古代帝王治国之需要而发展出的流派。义理学派代表人物有孔子,三国后期的王弼,唐代的孔颖达,宋代的朱熹等等。

    先秦时期,左传、国语及诸子学说著作,对易学论说和易筮实例都有不少记载,可以说是易学研究史的源起。

    孔子读易以至“韦编三绝”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做为先秦时期研究易学的大师,周易也成为孔子传道受业的六艺之一。他的得意门生子夏还曾著有《子夏易传》一书。

    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十翼”(或称《易传》),流传下来七类十篇,为经文做解,见解精辟,内容丰富,是先秦第一部关于易学的专门论著。

    秦始皇焚书,周易因为被列为“算命书”得以幸存。

    汉代,因为独尊儒术的政策,设置了五经博士,儒生们又编出易传和易经并而用之,从此,易学的研究进入昌盛期。

    汉代儒士们用易象和易数(阴阳奇偶之数)来解释解释易理,既可用于占筮,又能阐释出易理深藏的哲学内涵,开端了象数派易学的研究。

    西汉孟喜、京房等学官,自成孟氏易、京氏易学说,因杂了阴阳术士之学,复杂化了易学的研究。民间流传的易学,以费直的费氏易学为主,更简单,是以易传来释解经文。

    到东汉,马融、刘表、宋衷等,传承了费氏易学的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加了进一步的章句注解。虞翻、陆绩等,则接续了孟氏易学及京氏易学。而郑玄、荀爽等,则两者兼学并治。

    孟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王弼脑洞大开,开启了以老庄解易的先河,写了本《易注》一书,自此,玄理易学开始盛行。而孟、京、费的易学,则因为后继无人,开始慢慢衰落。玄理易学逐渐代替了象数易学的地位。

    唐代孔颖达等奉敕修撰《五经正义》,其中的周易,采用了王弼、韩康伯的注本。这使得王弼易学成为唐朝文人必读书,几乎家喻户晓。

    还好,出了个李鼎祚,他编了本《周易集解》,将汉至唐共35家的象数派学说,悉数找出,重新整理,推崇象数,去阴阳术数之言,这才使得汉代象数易学的余脉得以保存下来。

    宋朝的陈抟、刘牧、邵雍等,提出了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等图说,用图示展示的方式去诠释周易内容。朱熹、蔡元定觉得这招挺好用,就在图上又加了义理的解释,这一图文并茂的创新,成了宋代易学特有的风格。

    朱熹

    后来,宋代易学也开始出现分歧。胡瑗、程颐专门用儒家学说来阐释易理,而李光、杨万里则多用史实,两派各不相让,互相批驳,一时难解难分。

    到了元明,各位大儒们,基本都承绪了程颐、朱熹的宋易学说。只是到了明末,有学者开始以禅学来解读易学的著作,给本已派系复杂的易学研究又添了个枝叶。

    清代,研究易学的人才辈出。他们广征博采,逐渐改变了以宋易学说为尊的研究风气。

    伟大的乾隆帝倡导编撰的《四库全书》,最终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定为了象数和义理两大主流学派。

    4

    高山之巅,方能一览众山小。

    易学研究的历史梳理清楚了,你才能看清历代学者们传承易经的脉络。

    承接了前人的智慧,你研究的起点和眼界自然就会更为宽广。

    好了,关于周易这一系列的简短介绍,就到此为止。

    愿我连日以来的抛砖引玉、走马观花,能让你对易学有所兴趣,也不枉我这几日苦苦的码字了。

    深夜码字,陪你安睡

    原创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欢迎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分享电子书,交流读书心得,以文会友,自由点赞支持。目前该群已超过100人,需要群主发邀请才能进,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我已晋升最高级别的“简书会员合伙人”,欢迎使用我的专属会员推广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11f3ab2f1288,订阅会员,享受最优惠福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卷好书142:《周易》7:高山之巅,方能一览众山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fc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