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红色记忆岁月当歌
秦腔鼻祖——明代状元康海手绘秦腔脸谱事记

秦腔鼻祖——明代状元康海手绘秦腔脸谱事记

作者: 刊选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22-10-24 11:34 被阅读0次

       

秦腔脸谱

       因工作需要在档案馆查找资料时,看到家乡富平县流曲镇杨光越老先生所填写的表格时,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就此引出了一串故事。

杨光越先生杨老先生所填表格

        从资料上看,杨老先生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历十余所学校。这也是他所填写表格中那一串串漂亮小楷的缘由。杨老退休后看到乡村缺医少药,便研习医药为乡邻看病。

       闲谈提及此事时,恰巧单位有与杨老先生同村人士,介绍杨老不但从教有为,且能医善画,更爱戏曲,尤酷爱秦腔脸谱。爱之甚,在贫困岁月竟以锅底草木灰为墨,以黄土黑泥花汁着色,习作秦腔脸谱,现其后人还存有不少杨老所绘的秦腔脸谱。

       2019年5月间,为挖掘地方文史资源,和单位同事收集文史资料偶过杨老村庄便决定去一看究竟。由该村主任张同志引荐顺利找到杨老先生年已85岁的儿子杨增善老人。说明来意后,杨家人甚是热情,为我们展示了杨光越老先生的遗墨和画谱。

左起杨增善  单位同事           村主任杨增善老人辨认资料

        看着一张张精美的图案和杨老先生抄写的戏稿,感慨万千。经同意得以拍摄,现呈大家赏析:

杨老先生所绘秦腔脸谱及手稿

       在杨老书稿中有一本线装小册子,翻阅后方知是杨老先生行医时自制的病情案例。时年村中人多染眼疾,此册显示出老先生在为村民治疗眼科疾病所耗心血。从村中老人口中得知,杨老先生行医口碑甚好,特别对一些贫苦人家看病基本上就不收钱,一时被誉为“穷人的医生”。

所拍资料

       听杨增善老人讲,其父杨光越(明轩)曾收藏有一套秦腔脸谱,甚为珍爱。杨先生在蒲城小学任教时,自己学生有个弟弟叫张新文喜爱绘画,常常前来请教学习,后还去学习了装裱手艺。杨老师对张新文的上进甚为赞赏,便把自己珍爱的那套秦腔脸谱交给了张新文。并叮嘱:“这套秦腔脸谱是上几辈人传下来的,现已破损,装裱后要妥善保存”。幸甚!这套秦腔脸谱在张新文珍爱密藏保护下,躲过了“文革”破“四旧”的烧毁,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张新文先生

       时光飞逝,1988年张新文参加文化活动时,结识了文化研究人士王同志。提及那套秦腔脸谱时,王同志建议他去找戏曲界名家进行认定。几经周折,《中国戏曲志》陕西卷副主编焦文彬看到脸谱相关信息,称赞他为“中国戏曲志尤其是秦腔保存了一批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功德无量”经多名专家鉴定此秦腔脸谱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古老的脸谱,是康海(见注释)手迹,对研究我国戏曲、特别是秦腔,有着无法估量的历史意义。

康海,(1475--1541)明代状元、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西安府武功县人。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28岁登进士第一,大魁天下,任翰林院修撰、充经筵讲官。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康海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尤以《武功县志》最为有名,明、清时皆推第一。

康海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亦即文学史上的明代“前七子”。康海不仅以他创作的诗文以及杂剧而闻名,成为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而且在官场刚正不阿,藐视权贵,颇具秦人风范。

康海“主盟艺苑,垂四十年”,创建了自家戏班子,人称“康家班社”,后又与他的挚友王九思一起改革,形成了为秦声艺人所喜爱的“康王腔”,壮秦腔之基。王世懋说:康海“倡秦声,使之复振。”在康家戏班基础上组建的张家班,又名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为重振北曲,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被尊称为秦腔的“鼻祖”。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新文收藏秦腔脸谱的消息立即引起了新闻界的重视。先后有《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海商报》等,都刊发了相关消息和图片。

杂志封面整版展示这套秦腔脸谱        张新文先生文章 这套脸谱的相关网络文章 关于这套脸谱年代专家考证文章 关于丢失的40多幅脸谱情况

 

       秦腔起源,有“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的说法,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明万历年间《钵中莲》抄本中,有一段秦腔唱词,且都是上下句七言体,是关于秦腔声腔的最早记载。秦腔分为东、西、中、南四路秦腔。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衍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即今通常所称的秦腔。因此,富平杨光越老先生流传下来的这套秦腔脸谱更显珍贵。

       2013年12月,“西风啸歌大秦腔——明代状元、秦腔鼻祖”康海文化项目推介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政协常委会议室隆重召开。

参会领导和嘉宾 康海纪念馆相关情况 康海纪念馆相关情况

       对这套秦腔脸谱的不同看法: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研究员同志认为:《明对山秦腔脸谱》是一部伪书,不仅不符合秦腔脸谱演进规律,而且与鹿鹤班大净四斤儿所绘秦腔脸谱、清末赵云汉秦腔脸谱设色、构图如出一辙,有明显的因袭关系。另外,从该谱的传承来看,这套脸谱系富平人杨光越于1913至1914年之间绘制,并非康海所绘。但目前从刚发现的杨光越先生亲自填写档案简历表格内容来看,从年龄和阅历分析这套脸谱绝不可能为杨光越绘制。

网络资料

       关于这套秦腔脸谱的年代考证虽各有论据,且有争议,但因这套脸谱掀起的秦腔戏剧研究浪潮,无疑有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幸秦腔脸谱实物犹存,可供来者进一步探索研究。

       是为记

倚新虎

作者简介:倚新虎,陕西富平人,曾在西藏戍边23年,历任排、连、营、团级干部,荣立三等功五次。所撰写军事作战论文获全军奖,在军内外发表文章数百篇。现任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特聘专家、渭南市政协文史委员、富平县政协特邀文史员等职。

《天汉》杂志刊载 《天汉》刊载 《天汉》杂志刊载

相关文章

  • 秦腔鼻祖——明代状元康海手绘秦腔脸谱事记

    因工作需要在档案馆查找资料时,看到家乡富平县流曲镇杨光越老先生所填写的表格时,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就此...

  • 《文史小档案》杨光越珍藏脸谱人称赞☆倚新虎

    富平流曲人杨光越酷爱秦腔更爱秦腔脸谱。1957年他曾写道:“余自十七八岁时即嗜脸谱……今六十有二,家...

  • 千年非遗: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又称汉调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

  • 秦腔 秦腔

    多年没有唱过秦腔了,看到朋友在唱,试着唱了一段,挣了个半死,难怪听人说南方人有人吓唬不听话的小孩: 再哭,再哭就给...

  • 秦腔精典《状元媒》

    《状元媒》剧情介绍:《状元媒》又名《铜台解围》、《傅杨争亲》、《六郎追车》、《铜台破辽》,秦腔传统戏。 宋太宗携柴...

  • 秦腔——访谈任进稳老师有感

    文/我妈妈 秦是秦腔的根 腔是秦腔的本 八百里秦川 每一户朴素人家 哪一个不曾吼过秦腔 秦腔如泣如诉 忽而高亢 忽...

  • 2022-07-12

    核酸,领秦腔《火焰驹》黄桂英一枚 。 网上搜了一下,如下: 《火焰驹》又名《卖水记》,秦腔传统名剧,原为清代剧作家...

  • 秦腔

    秦腔

  • 秦腔精典《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剧情介绍:秦腔传统剧目,马健翎1955年根据元曲、昆曲《赵氏孤儿记》及秦腔《八义图》、同州梆子等流行剧...

  • 秦腔,岂止是秦腔?

    很不幸,周末晚上的回家又遇小区有老者仙逝。夏日的午后,风是很吝啬的,更别说别人家的冷气,怎会随意弥漫酷热的傍晚?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腔鼻祖——明代状元康海手绘秦腔脸谱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fg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