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改革读书
常春藤学生也被动-《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

常春藤学生也被动-《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

作者: 靖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16:27 被阅读14次

    在耶鲁大学任教25年的威廉·德雷谢维奇教授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犀利地指出美国精英教育的误区,所培养出的精英聪明但焦虑,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该书在美国教育界引起巨大的争议。

    第一部分 优秀的绵羊

    名校年轻人上升途径与一流大学运作过程

    讲述一流名校学生怎么炼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社团活动和争名逐利之中,却往往并不够真正了解自己,社会给的上升渠道让他们都容易做出同样的职业选择,这样的选择最大弊端是学生的发展不够多元化,学生不仅是对自己认识不够,对社会发展也是不利的。

    同时,本章讲述了一流名校的演变和运作,用大量案例证明阶层是固化的,而在这样固化阶层的人是同质化的,被圈在另一个象牙塔里。

    第二部分 自我:大学使命-如何创建自己的生活-聪明人应有的道德和义务

    本章论述了大学的意义和使命即学会思考,免于从众,听从内心的召唤,创建自己的生活。核心来说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讲到大学生缺乏使命感,而想要找到自己的使命要建立精神的想象力:

    精神想象力:一个人有能力摆脱固有的生活方式,以最大尺度的想象可能性,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思考:可以借鉴的是教练技术的闪电式提问:如当前你面对了一个困境,困境的难处有金钱不够,能力不足,伙伴关系不和谐。你可以这样问自己:天上突然下来一道闪电,你变成了世界首富,这件事就可以解决吗?

    如果不可以,再去找事物更加根本的原因。如果可以,那现在有什么办法可以稍微更好的办法解决。

    又如Fiktor Frankl在《Man’s search for living》(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的: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饥寒交迫环境中想象自己将要给所有人上一堂如何在困境中乐观生活的课程,并以此给自己精神力量活下去。

    运用:精神想象力的创建首先是要放松,此外可以通过预测困难来提高精神想象力。

    第三部分 我们到底应该在大学里得到什么?博雅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小众常青藤

    梗概:你必须主宰自己的教育,而不是教育来支配你。

    学生在大学应该学到思考和写作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不来自于吸收他人观点而来自于思辨。这势必要求大学生于有责任感有学识的导师的密切交流,作者明确指出这样的交流即使是在常青藤大学也是不够的。

    思考:中国有汉武帝独尊儒术和明清儒学的传统,纵观历史时期中国在春秋战国和民国是学术争辩之顶峰,但就中国大众而言,思辨意识往往不强, 生活重实用而轻“无用之学”。但以我所阅读佩服的人如曾国藩,王阳明,查理芒格等人而言,无一不是博而有专,因此于个人希望能多读书,按和君先构建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等我判断事物的标准维度变多之时,我的智慧便会增长,简单的事物将不会再让我纠结。

    同时,我个人的学习还缺乏良师益友的高频度讨论交流。在这个方面我更要加强,从多输出开始,从主动和教授交流和更专业的人交流开始。

    本章其他收获:

    梗概:导师的作用不是说教而是倾听理解并帮助学生听到自己的声音,并影响学生勇于为自己的行为父子,在学生受到外在影响而做不到真我时,给予足够的理解。

    思考:这样的教师角色类似于埃里克森中的教练,前提是教练必须不设限,但同因为是帮助学生听到自己的声音,所以学生的眼界可能也只会局限于自己所原本之所见。所以个人认为,真正的导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听到自己的声音,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和专业文献查询的途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做出判断,而非闭门造车。

    运用:以个人而言,选择一个好的生活导师非常重要,他不仅要耐心和积极并且在专业上也要有更大的见识并乐于提供给你学习的渠道。

    第四部分 社会

    梗概:数据表明,美国的教育阶级固化严重,2006年调查表明,常春藤名校学生67%来自于美国收入前四分之一的家庭;15%来自于美国收入中间的家庭;仅有3%的来自于美国收入低于人口后四分之一的家庭。

    思考:中国教育虽有固化趋势,但还是相对公平。个人认为,由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政府必须要有所参与,同时,中国教育体制相对单一没有竞争力,应鼓励更多元方式的教育,最终由历史结果优胜劣汰,让学生家长“自由选择”,吃上“自助餐”,而非“大锅饭”。

    本书其他思考:

    本书论述了藤校学生的桎梏,乍听之下让人心惊,但若细想衡量与评价标准:一与所有美国同类学生比较,藤校学生是否缺乏思考力呢?是否缺乏生命的使命感呢?二是与整个历史比较,我们这一代的人和历史时代的人比是否缺乏思考力呢?是否缺乏使命感呢?

    我想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更加底层的逻辑和尝试可能是: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的确是不思考的,他们依靠习惯来生活,而不问好坏或者不去想做同一件事精进的办法。

    教育事业之长久,让人无法用一个人三到五年的得失成败来评判,中国教育年年在改,却不到最终无法看到当下的改革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而人发展的多因素,也导致了教育问题的无法简单估量,因此要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教育模式,从顶层设计可能会难上加难。因此,可能要转变思路,如果没有最合适的教育模式,可以选择的就是培育一份自由开放的教育沃土,让大家有机会发扬自己的优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Alice_W小姐:很多时候我喜欢看笔记,也喜欢记录笔记,但往往都是读完这本书,感觉好像只是读完了~

      本文标题:常春藤学生也被动-《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gd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