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渔父》中记载屈原披发行吟于江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不理解:“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当时,屈原拥有超世之才,即使不留在楚国,也大有前途,其实他也有过徘徊,有过犹豫,最终他选择留在自己的国家,因为他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屈子不愿同流合污,也不苛求人们去理解他,因此他是孤独的,是寂寞的。
“园有桃,其实之肴”、“园有棘,其实之食”,采摘一些桃和酸枣,当为“食”,当以“肴”,用以充饥,内心有难以言说的隐痛——“心之忧矣”,忧生活困窘难堪,忧前路迷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他目前的生活境况,肯定是没有钱去喝酒的,就连暂时解忧之物都没有,“我歌且谣”、“聊以行国”,聊以独自低吟歌谣,蹒跚徘徊,捱着,忍着这焦心的忧虑。此时的人完全浸溺在内心愁苦中,无法言说,无人倾吐。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所以在旁人眼中,且歌且行之人是骄傲的,故作清高,满身傲气,不易接近,喜怒无常,是一个怪人。其实,他的确是不同寻常之人,至少与周围的人是大不一样的,他们不愿深入了解他,也不会懂他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惜这里没有《黍离》那么幸运,只有“不知我者”。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伟大的,他愿意尝试未知的事物,也在于他可以抵抗了周围不理解、误会,甚至仇视的压力,还在于他独立思考,想到别人不敢想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宽容(序言)》中的先驱者被无知的村民打死了,至死他都独立执着,他也是孤独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孤独感时常体现在一种矛盾上,就是你经常是处在一种挣扎的状态: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触和回应别人,于是干脆直接抗拒。可是骨子里又是那么的渴望被了解和关注,而且矛盾到嘴里说出来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反。”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屈原希望君王可以倾听,孔子率弟子周游诸侯国,希望他们可以倾听,杜甫心怀“致君尧舜上”大志,希望识才之君听到,辛弃疾“无人会登临意”最终落得一地孤独,只得“把栏杆拍遍”。自古忧时伤世之人,谁人不孤独?谁又不寂寞呢?与常人不一样,只因为他们是心怀天下的中华之士。
曾有段时间,我也觉得自己很孤独,身边人们都在享受闲适生活,闲聊、逛街、追剧,而我拒绝了所有,经常早早到单位,坐在办公室的角落,去阅读、备课,写文本解读,写教学反思,编辑公众号和早读材料,满脑子想着学生们和儿子,很多人不理解,慢慢地和我疏远了,说真的,我也很孤独,甚至怀疑:自己做的对吗?值得吗?是不是很傻。最终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过程真的很艰难!不过事实告诉我,一切值得,我一次次地反思自己,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平等交流,可以适时拓展知识面,看到学生和儿子爱上阅读,和全国各地的同仁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激励自己这只笨鸟不断前行,收获很多,我甚是欣慰。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不理解,不愿听,好吧,算了吧,我再也不会乞求你们了——“其谁知之,盖亦勿思!”我行我素,李白借着酒兴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不会放弃的,更不会屈服的,我会骄傲地立于孤独的山巅,俯瞰芸芸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