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能力在志向面前太过赢弱。他被自己炽热的激情折腾得精疲力竭,灵魂骤然停止悸动,陷入一片消沉。
曾经菲利普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充满热诚,并愿意为此自我牺牲。
但当情感长期溢满时,身心容易感到疲倦,激情也会如潮水般退却得无影无踪。
这与我们身处职场、生活与学习的各种情景相似。
在刚踏入职场时,往往对新加入的工作平台带着新鲜感和大展拳脚的抱负。
所以在刚开始时,总会表现积极,感觉有用不完的精力。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新鲜感退却,在各种人际关系、公司政策或工作难度的磨合下,损耗工作热情。
最终要不跳槽,要不成为职场“老油条”得过且过。
在生活方面,有些人对减肥特别热衷。
在最初,带着不瘦不罢休的姿态,一日只吃一个苹果,不顾自身条件,对运动强度不加节制。
于是一日打鱼,三天晒网,减脂计划无疾而终。
在学习方面,一时兴起想要学好英文。
各种时间计划写满一本子。
但一本厚厚的单词书上,只有最初“abundant”的那一页有翻过的痕迹。
激情无法长期在心中燃烧而不被现实磨灭,所以完成人生理想与目标不能光靠激情。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徐徐向前,完整的规划与蓄力,才有可能到达终点。
他厌倦了照着别人说的做,更受不了任何的条条框框,不是因为它们没有道理,只是单纯第讨厌被人束缚。他渴望自由,渴望得到解放。
菲利普的转变让他很伤心,他知道这个孩子的偏激可能会扼杀未来所有能够得到的幸福,而他还太小,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没有什么认识。
在学校时,菲利普的表现与成绩一直优异,照这样下次,他完全有可能得到学校的全额奖金进入牛津大学就读。
但在离最终考试的一段时间前,他放弃了,他越来越厌恶学校的生活,要为自己心中的“自由”出走,这令当时珀金斯校长深感痛心。
这就是现今社会上青少年的写照。
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忍受不了被说教,认为家与学校是囚笼,“自由、理想、解放”等字眼充斥着他们的心腔。
其实他们并不了解生活的本质,对自身的局限性与可能性认知不足,容易思想偏激,走向歧途。
他们不知道,好好地受教育才是改变人一生命运的机会。
就像2007年那位叫徐孟南考生,在高考中故意考零分,以此来表达对教育制度的不满。
在出来社会后,10年间辗转各种低技能的工种,如药品推销员、保险公司业务员、以及夜总会推销员。
现今大部分的工作岗位都需要大专学历,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连想跳槽都不容易。
因此,最终他还是要边赚钱,边读书。
不论半工读的艰辛程度,就高考在十年间已经改革了多次而言,他面临的学习难度已经是以前的十倍。
因此,因偏激而错失的机会,要用余生十多年的时间来偿还。
是不是每次当你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后,都会后悔不迭?
珀金斯校长与菲利普的伯父,终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放弃要他继续在学校学习的想法。
但终于得到想要的结果时,菲利普并没有感到狂喜,相反是迷惘和有少许后悔。
这是由于他心中清楚长辈们的劝诫是对的,他只是为抗争而抗争,幼稚的自尊心不允许他遵从长辈正确的指引。
而对于未来的生活,他只是感到新鲜和充满自身的美好想象,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