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妈妈说女儿今天在学校作业没完成,晚上和老师在微信上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女儿的情况。李老师非常负责认真,详细介绍了孩子跟着她半年多的情况,肯定了女儿的成长进步,也指出了她的不足。老师的评价和分析都非常到位,沟通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
女儿缺乏安全感。怀女儿时胎位不正,是剖腹产。剖腹产的孩子要比顺产的安全感差些。这是外因。女儿天生气质类型就属于敏感谨慎型。小时候陌生人给的东西先让我们尝她才吃,更不会让陌生人抱了。既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又谨慎尝试,从床上往下蹦都是反复尝试多天多次才敢做。
女儿不擅长人际交往。女儿似乎从小就喜欢一个人玩,带她去广场玩,很少主动交朋友,有时别的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都不愿意。上幼儿园后,慢慢胆子大些,也试着交朋友,但属于被动型。有一次和女儿很认真地探讨过交朋友的问题,她说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也许是害怕被拒绝,也许是害怕别人不喜欢她,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和别人交往。总之,到现在她都不怎么会交朋友。但如果我约朋友带着孩子一起玩,她也会非常开心。所以我想,她应该是缺乏勇气去尝试。
女儿追求完美。女儿拼不好积木、做不对题、画不好画或做不好某件事时,很容易发脾气或者哭。在和她沟通n次后,她学会表达自己情绪而不是哭闹发脾气了,虽然有时依然会闹情绪,但次数减少了很多。晚上视频时女儿告诉我她以后长大不当老师了,老师的缺点最多了(因为今天老师批评她了)。在她眼里,老师是完美的,所以她希望自己长大可以成为老师,而且是幼儿园老师。但她发现不是这样时,会生气、难过、不高兴。诸多负面情绪中包含着对不完美以及梦想破碎的失望!
我一直觉得女儿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女儿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很难和同龄孩子沟通。但有时候和她沟通,她又常常语出惊人。老师说女儿心思重,说话也和别的孩子不同,有时很像“小大人”,少了些同龄孩子的天真。
的确。有时女儿说话艺术挺高的,姥姥让她安静时,她会说,“不关己莫闲管”;爸爸在她房间休息不整理床铺时,她会问爸爸“对她制定的房间规则有意见?”有次接女儿和老师聊天时间长,回家路上她先说,“妈妈,这次你和小敏老师聊了很久啊!”然后再问我,“你们聊啥呢?”她“批评”爸爸时会告诉他“我只是不喜欢你的这个行为,我还是很爱你的”……
女儿的这些语言,有些是我曾对她说的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语音语调的确在影响着孩子。有正向的影响,也有负向的影响。
比如:我一般都会和女儿好好说话,不乱发脾气,正向的影响是她也减少了哭闹发脾气的次数,负向的影响是她只接受好好说话,凶一点或严厉一点她就受不了了。
再比如:从小女儿专注于某事时我很少打扰她,所以她会特别容易沉浸某个游戏或玩具等,角色扮演、听故事、看动画片都是这方面的。好处是专注、投入、沉浸其中。不好的是别人不了解也不理解她的语言、游戏,自然也很难和她交往。
总之,遗传基因也好,家庭教育也好,环境影响也好,女儿是个高自尊、追求完美,既善于表达有时又不敢表达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只是自己孩子与他人相比少了更多的“相同点”。
很感谢老师的一段话:“咱家孩子和别的孩子是有些不一样,但也未必不好。”能够说出这样话的老师,对孩子必然有着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很庆幸,女儿遇到了这样的老师!
也许女儿也庆幸,有我这样包容理解她的妈妈!
或者正是因为老师和我的包容理解,才让女儿有些不同,有勇气去表达,去坚持自我……
有时我也不懂!也迷茫!
可是,哪个妈妈不曾迷茫无助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