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我们陷入困境中,感觉自己没有了选择没有了退路,是因为我们混淆了前提条件是“想要”还是“需要”。
什么是想要?想要是我们内在欲望的一种表现,它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有条件的自尊、快乐、充实丰富的生活、满足感,但这并非生命的必须。
需要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需要食物和水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我们需要能够遮风避雨的住所来保护自己感到安全,我们需要一定量的衣物来让自己感到温暖。需要,是我们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超出了需要范畴之外的欲求,都是我们想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困境在于,我们将自己欲求的满足视为必不可少的存在,缺了我们的人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比如爱情,让我们时时提心吊胆的担心煎熬,但实际上,无论对方是否真的爱我,我都并不是需要ta的爱,而是我想要得到ta的爱,仅此而已。
同样的,别人的认可尊敬,奢华或舒适的生活享受,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如此。
为何,理解我们是想要而非需要这一观点如此的重要。
在我看来,这一观点非常好的扭转了我们在事件中的主导地位。当我们对外界有所欲求,这种欲求对我们的重要性被我们无意识提高到“需要”层次时,无形的我们将自己人生的主导权就交到了外界身上,那个我们渴求着来爱我的人,那个我希望从中获得认可和尊重的群体,那份我想要获得成功的事业。
而我们是想要呢?当意识到这一点时,自然的主导权和选择权就落回了我们自己手上。是的,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权回来了。我想要你的爱,我想要你们的认可尊重,我想要成功,那么即使并没有获得,其实对我个人的价值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我这个人的存在并非关联在这些东西身上,我不是需要它们。
当拥有这个观念时,我们就可以一面做个享乐主义,追求爱情认可尊重成功,另一面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以放手什么。
可以让我们确知:不需要成功和爱以及无法获得成功和爱并不会降低我的重要性。这只会使我成为一个暂时无法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事物的人。
而得到,是一个过程,并非生命的必然状态。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的进程,没有什么标签可以定义我们,也没有什么欲望可以役使我们。
拥抱欲望,而不被欲望所驱使,大概就是这个理念很好的注解吧。
读《无条件接纳自己》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