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感慨,十几年前我觉得有好多人不知道抑郁症这回事,总是希望人们能有所认识。现在可好,抑郁症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众词汇,家喻户晓,我反倒开始担心这个词会不会被过度引申,啥都往上套了。
本文不涉及生物学改变,不涉及社会人文影响,专门说抑郁和抑郁症本身。不建议对照自查。
涉及抑郁的相关词汇,在精神医学中实在是太多也太乱了,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轻|中|重性抑郁发作、反应|内源性抑郁、迟滞|退行性抑郁、原发|继发|复发性抑郁、季节性抑郁、产后抑郁、老年抑郁、脑病|感染|内分泌|中毒|药物|毒品等引起的抑郁、精神病性|神经症性抑郁、应激性抑郁等等等等......这些概念要么存在不同的评价体系,要么来源于不同的起因,内涵处于各种交叉混杂的状态中。而抑郁症在精神心理谱系当中虽然有很多限定,可是ICD和DSM翻书如翻脸,一会加加一会减减,把抑郁症分来分去,一会给了神经症,一会给了双相中的一相,一会给了心境障碍,现在干脆把这个“病”给半除名了,等到下一版诊断手册出来,还指不定多乱呢。但是除非你要落笔写在资料上,这些我认为意义不是太大,叫什么名字也不太有所谓,诊断毕竟是医学人员方便自己的一个手段,具体到每一位来访者身上,我们只需要关注他们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想方设法把对方归纳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
抑郁这个词,严格来说不是描述一个情绪,而是一组情绪,包括悲伤、苦恼、沮丧,这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我们可以笼统的把这一组情绪统称为“不开心”。这描述了情绪的一个向量,即:向下的,也就是低落,和高涨相对应。情绪还有一个向量,指向时间,我们今天可以是开心的,明天可以是不开心的,这一小时是开心的,下一小时可以是不开心的。然而在情绪之下,还有个内隐的东西叫情感(心境),情绪是反应性的、短期的,情感(心境)则因为和认知结构价值观念人格特征结合了起来,更加稳定和长远(表问我情怀)。当抑郁情绪绵延数周甚至数月、数年像林黛玉那样,她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长期的不开心已经渗入了她的情感乃至人格。所以,分辨普通抑郁还是“可能有问题的抑郁”,第一个最显著的指标就是时间。看到这里你自然而然会问“多久?”,这个一时半会还说不好,诊断标准是一回事,实际情况则可能千差万别,有的标准说2周就成立,也有的说3个月。但是就算气质类型是抑郁质的人,人家一辈子都可能处于轻微的低落心境中,而从来不会达到疾病的标准。遭逢大难的人,人格都可能发生持久的改变,也未必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情绪的另一个向量是强度,“有点不开心”和“很不开心”是区别蛮大的,达到“可能有问题的抑郁”的强度一般来说是严重的,我们都接触过各种抑郁量表,所以知道分级打分是评价抑郁程度的办法之一,其作用是尽力贴近对方的真实感受,测量出抑郁到底多重了,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误差和假阳性。毕竟,我们不是对方,不可能100%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就算你自己抑郁过,也不能确保他人的抑郁和你是同样的。通过行为,我们能觉察到的很少,比如抑郁的人可能会哭泣,但是更严重的抑郁,连哭都哭不出来。所以我们只有从经验上来摸索——抑郁到什么程度就可能是有问题的了?这里有两个词汇需要特别关注:沉重和压抑。其实抑郁这个词是很贴切的,一个人可以是“郁”的,即闷闷不乐。但在“郁”的同时未必会感到”抑“,这种压抑感反映了精神活动的抑制,同时也是抑郁症的重要表现。沉重则是这种压抑感的量度,抑郁症的人通常会感觉胸口发闷,描述如同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的感受,压得自己呼吸都困难甚至疼痛。而当抑郁好转时,他们更多的会描述”石头落地了“、”轻松了“、”解脱了“、”出气儿都顺畅了“,这比他们描述”心情好了“、”开心了“更有典型价值。似乎治疗不是使他们振作了起来或是找回了喜悦,而更像是去除了他们的枷锁。
上面所说的都是抑郁本身,持久和严重的抑郁才是核心症状,一般的不开心不算数。要注意的是,即使抑郁是持久而严重的,也不一定就是抑郁症。抑郁症的判断,抑郁固然是一个核心因素,更多要看”附加条件“,没有这些”附加条件“,我们可以认为你的情绪仍然是可以自主调节的,暂时达不到就医的标准除非你认为自己需要帮助。
在个别极端的栗子中,抑郁症甚至都可以不出现抑郁!有意思吧?因为抑郁症的另外两个核心因素是”自我评价降低“和”快感缺失“。
自我评价降低可以存在文化差异 ,比如东亚人的谦虚会被认为是美德,这导致了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吹牛逼、不要show、要低调。但是抑郁症的低自我评价常常是离谱的,离谱到最谦虚的人都甘拜下风。谦虚常常是种社交手段,是要表达给别人看的,而抑郁症们为了维持一般的社交活动,反而不会故意表达这种低自我评价,因为诚实表达会吓着人,会尴尬,勉强和大家一样谦虚,既做作又累又麻烦。面对最亲近的家人朋友时,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易激惹和自责自罪。说实话,要不是有古代的神职人员和今天的精神心理卫生从业者,我都想不出来他们还可以把真实的自己表达给谁。(叹口气)。他们不是把这种低评价当成手段,不是拿它去实现什么目的、引导他人反应,是真的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各种差劲各种低贱全面无价值,很多CBT治疗正是从这一特点入手,通过纠正认知上的谬误来启动整体恢复。
快感缺失就具有普遍性了。这里所谓的”快感“更多指的是心理愉悦而不是生理愉悦(仍可出现知觉迟钝)。很多抑郁症患者分得出食物好吃不好吃,热天洗澡后会觉得清爽,放松下来也觉得舒服,做爱仍可以有高潮,甚至听相声看小品也会大笑。但是!他们失去的,是用”心“去体验其感受的能力,准确的表达似乎应该是”情感体验的缺乏“,进而往往导致“求索动力的缺乏”。我端一盆栗子出来大家尝尝:
hmm,这个苹果味道不错,再来一个?算了。
快憋不住尿了,上厕所?懒得动。
家人爱我,唉真是难为你们了,可是我感受不到。
这个视频好搞笑哈哈哈,心情平静如水。
游戏通关!终于可以放弃了好没劲。
过去我爱自弹自唱,现在我别说碰琴了,连音乐播放器都懒得按个play
今天大家都夸我裙子漂亮,so...呵呵。(当下语境)
熊孩子,越看你越烦,生你就是个错误。
叫我出去一起唱K?不是不行,艾玛还得洗脸穿衣服,我还是在起床这个阶段就放弃吧...
恋人给我准备了惊喜?妈蛋我真的惊到了,可是说好的喜呢?
彩票中了500万?我...我...我TM不care....
通俗的说,抑郁症仍然可以“爽”,却怎么也“享受”不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确实是由“灵魂”驱动而不是由简单的生理需求引起的反射型动物啊(仍然要对行为主义致敬)。
核心症状是通过统计学归纳出来的,有多“核心”只是目前医学界心理学界暂时公认的一些主流看法,法律意义和书面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可不能死死咬住不松嘴,硬说你有你就是,没有你就不是,除非你要打官司。不贴标签是业内常识了,就不强调了。
抑郁症的附加症状。附加症状包括焦虑(共病率可达40%以上)、激越(罕见)、易激惹(比较常见)、精力丧失(在目前我国很常见,应该与社会文化乃至生物学基础有一定相关)、睡眠障碍(常见,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等)、行动迟滞(精神科多见而心理门诊少见)、思考困难及注意力受损(同上一条)、食欲|性欲|体重下降(常见,国外的暴食、性瘾等反例也不少,国内相对不多)、疑病(罕见)、强迫(少见,往往是抑郁的前驱症状)、恐惧(罕见)、幻觉|妄想|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木僵(罕见,应该怎么做你懂的)。大家挑吧,凑够多少可以算抑郁症?请去翻DSM、ICD和CCMD,我怕有人拿着说明书学习,学着学着就快乐的给自己确个诊,所以这里就不列出来了。
自杀及自杀观念:自杀观念按冷酷无情的统计分析来说,应该属于抑郁症的附加症状而不是核心症状,因为仅占15%,而实施自杀的又少些,实施成功的又少些(不敢列数字了)。自杀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一个大课题,抑郁症是自杀的一部分,同时自杀也是抑郁症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重叠的多少暂且不说,但是由于该观念变成行为的破坏力太大,一旦成功的后果就是没有然后了,所以不得不单独拿出来重视。我在这里基于抑郁症的文本叙述,故不再展开讨论自杀及自杀观念的问题。只提请大家注意:即使来访者有自杀观念,也不等于“妈呀这人都不想活了一定是很严重的抑郁症”,自杀观念|行为同样来可以来源于各种适应|应激性障碍、心因性反应、某些人格障碍、物质滥用、以及精神分裂症。只是在对方表现出自杀观念的时候,别管他是不是抑郁症了,你一定得知道该怎么办。
好奇的童鞋们请大家记住哦,你确诊不算,我确诊....严格来说也不算,因为“抑郁症”这个名词只是个皮相,它囊括不了你,我也不会按图索骥照书开药。你是谁?你咋了?咋能好?这三个问题才是我们这些从业者真正关心的,等你好了以后,你随便安个啥病名都行。
总结和FAQ:抑郁是正常的,要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我觉得好多人还得加油才行(误)。你如果看完了全文,就会发现抑郁症是“一系列改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问题,它的影响范围是广泛的,从生理上到心理状态到人际关系到社会功能都可能受到损害。
这些症状是可逆的吗?absolutely yes!
抑郁情绪是抑郁症的开端吗?不一定,这涉及的可能因素就海了去了,无法全盘罗列。
我需要治疗吗?就算你一脚踩进了抑郁症的门口,也不等于非来找我们不可,但如果你还在苦苦挣扎,我担心你挣扎到耗竭了反而失去求助意愿。
抑郁状态是什么?没有这个词。最接近的意思可能是恶劣心境,恶劣心境是个诊断但不是病名,要求持续2年以上才成立,有抑郁症的部分特点但主要集中在饮食睡眠社会功能的轻度损害上,也就是过去所谓的抑郁性神经症。可以把这种心境障碍看作是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容易(几乎是肯定会)发作抑郁症。
我开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还不确定要写给谁看,不知道是要科普还是要请同行评议,最后就做成了这锅夹生饭。大半夜的草草写完也不检查了,想到什么明天再补充,请大家留言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