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中国农历戊戌年•甲子月•庚子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48097a1fa2762c1a.jpg)
左起: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登月模拟图
首先,祝贺“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揭开“月之暗面”的神秘面纱,意义虽尚未显明,却一定非凡。
月,甲骨文像半个月亮,表示“神赐生命,内在频动”,月不发光而受光,而月月频频变化,为光频化作生命、内在频动之像;月的甲骨文也写作“横写的或倾斜的日”,表示月是日的反映,而且日日变化。日,甲骨文写作“三或气,两竖”,太阳由气体星云聚合而成;氢气长久持续聚变成光,就是日;日的甲骨文也通丁、白和田,口合为丁,频合为白(丁,题记;白,以手弄水,推波助澜);太阳的聚变融合出更大更重的物质,所以日也写作“圆形,点”;氢原子不断两相切交聚合,成生命能量和物质之源,就是田(田,那是我心里一亩田)。月是倒写的口,口是有分有合之像(由诲女,知之乎),月是不分不合之像,日是光在内分合同在的像。所以日月互为倒映,其光为一。正如身体是内在之光频频互动的反映,相合为日,相分为月,有合有分,是为日月。月在地外,从地出、随地转;正如身体从口出,随口转,得而化,终必倾倒付出。光在内,合成为日,显出为月;成像为日,显像为月,是以日不可视,月可视。日日成,月月转,互为明暗,互为虚实,光生两相,日积月累而变。懂得日月两相、光分明暗、身体虚实,乃日月之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319661c040fdc375.png)
《甲骨文编》1=6日,7-11月。1.三,两竖。2.三,左右弧形。3.通丁。4.通白。5.通田。6.圆,点。7.两个弧形相合。8.弧形,竖。9.实心的弧形。10.横写的口。11.横写的今(入和二横写)。12.倾斜的日。
日:1.气聚合;光聚合演进的全程。2.气频频会合。3.分而聚;光周而复始。4.频频包容为一。5.互相切切交,合成所在。6.融合激发,聚集成物。
月:7.频相合;增长之频。8.频失成物;赐生命之频;生命频动。9.生命之频。10.不分不合;从地出,随地转;从口出,随口转;显出;得而化;倾倒;付出。11.今日逝去;引领生命,频频连接。12.日化为月;日日变化;旋使入暗之光,在内频频谐调变化。
月的写法很准确,因为月亮的另一半我们看不到。这另一半,就是“名”。甲骨文的“名”,在“月”不见的一边加“口”,表示“月不见的所在”,即“月之暗面”。小篆的“名”,“月”演化为“夕”。夕阳西下,也是暗。夕下加“口”,依然表示“暗中所在”,简言之,就是“暗面”。所以,中国最早的字典《尔雅》中说:“目上为名”。眼目之上,当然看不见,也意味着超越了眼目所见。太阳入暗,月为反映;身体之于精神,也是一样,月作为汉字偏旁,代表身体。精神超越眼目,名也是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206e28e325aa501a.png)
名:1.肉体的另一面;神完全赐予生命,存留一切于内;生命频动之像。2.暗中所在;非肉体的所在;反映生命之像。
“名”就是非实体、不可见的存在。《申命记》说:你们事奉神,不可照外邦人那样,看重偶像和场所,要到耶和华“立他名的居所”去求问和献祭。就是说,敬拜神不在于眼见,不在于是否富丽堂皇、表面敬虔,心里认识神、单单敬拜神很重要,因为他在那超越眼见的地方与人相会。
所以,身体是名的居所,一个属神的实体存在。不论是人是物,名都很重要。认识何物,第一要知道名。人也一样,不知道那人的名,等于不认识。反之,很多人或物,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却可以很了解,因为很“有名”。东汉《释名》说:“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 (明,那是我心里一亩田)
“名”虽然不见,却是本体功用的体现。比如一个人到银行取钱,即使本人去了,若不能证明他的名字,照样取不出。相反,在网络时代,很多事不再需要“本人”,只需要“验名正身”即可。当今最前沿的量子物理学所说的“量子”,也都看不见——放多大也看不见。比如其中的电子,自旋是1/2,意味着电子自转两圈,才露出同一张面孔(或电子为正反两旋同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子”)。这是肉眼无法想象的图景,只存在于数学公式和概念中,所以叫“量子”。
概念,就是“名”。这个无法看见的概念是如此重要:量子物理认为,自旋为1/2的物质是一切物质的基础。“名”也是一样。孩子还没出生,就要先取名。随着孩子的成长,名字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直至最后,不管这个人生前是不是“有名”,死后是不是“出名”,人能存留下来的,只有“名”。换言之,“名”,最终成为人的一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同样,一个人不管看不看重“名”,“名次”都代表了最终结果,很重要。
七十年代,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发行了一张摇滚专辑,叫“月之暗面”。它是世界上至今上榜时间最长的专辑:在“公告牌”上榜14年之久。专辑的最后两句歌词是:“月亮没有暗面,千真万确。事实上,它都是暗的。” 不是吗?物质由不可见的量子构成;看得见的成功=“1%的天赋+99%的努力”(都在暗中)。显明的来自不见的。为了表明这个的意思,乐队甚至没把最后两句歌词唱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2247298deff31d68.jpg)
平克•弗洛伊德《月之暗面》封面•1973年:画面上,黑色背景中的棱镜将一束光折射,表示改变,也表示从暗中显明;图上英文是最后两句歌词
中文的“月”,不仅指月亮之明面,作为偏旁,还指“肉体”。肉体看得见,但过于重视肉体,就难以寻求光明。《月之暗面》最后一句听得见的歌词是:“日光下,一切和谐,但太阳被月亮侵蚀。”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灵魂。这也是“月之暗面”。灵魂同“名”一样,至终成为人的一切,比肉体更重要;灵魂如日,却同样被肉体侵蚀。人死后若能化身为灵,就是"大功告成"。《春秋》说:“名,成也;功也” 。“成名”,不分生前身后,代表“成功”。
说到这里,甲骨文“名”的符号义:“神赐予生命的所得,生命属神的得着;生命属神的所在”,就不难理解了。五经之一的《仪礼》说:“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前”就是“进”,表示父和君暗中进入了子和臣,使他们获得了“名”。“名”是来源,也是承载:子的一切源于父,也继承于父;臣的一切源于君,也秉承于君。常说“奉某人的名”,奉,是实现角色在暗中转化升华的过程;倒空自己,不再是自己,才能完全得着、盛装来自某人的旨意,从而拥有来自某人的能力。所以臣行使君权,要说”奉旨“如何如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38b79169b1373162.png)
1-2《甲骨文编》、3《说文解字》奉。1.双屮形,倒写的六和八;上弧形和八;左右手形相连。2.双屮形,乂和卜。3.屮和二组成七形,廾,扌。
奉:1.生命放下一切,倾倒存留的,离去向上归向神;生命相连,能力相连。2.生命成长,与神的旨意相交之道。3.生命暗中相切相交,完全得着转变,盛装一切波,赐生命一切引领,向上提升属神。
不过,知道“名”,还只是认识的开始,如同在月光下看东西模糊不清。所以,名是来源,是盼望,是始,是终。但还不是过程。“名”,还需要从暗至“明”(那是我心里一亩田)。
名既如月光暗淡,有所不见,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懂得“名”的含义?《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经•第一章》)。道非常道,名非常名,这只是字面之意,内涵“暗中的可以被显明,但不在一切如常之时”的含义。 俗语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患难之中见真情”,还有我父亲常说的“要一起共点事才能了解一个人”,都是这个意思。老子指出了从“名”至“明”的过程,需要经历波折,经历改变。
这句话的含义还有:“那隐藏的被神赐予,在人飞升离开地上的帐幕,进入生命属神的所在。” 非,大篆像展开的双翼,表示飞升,而飞升意味着改变和不同,是为“非”(何谓美丽,何为衣服);常,金文与高尚的“尚”相通,上面的八表示分离,下面六内一个口,如同地上的帐幕,形象义为“出离地上的帐幕”;符号义为“存留的居所”。常,是出离那不长久的,进入那永远的,不再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18dc78627b47ba13.png)
非:飞升,完全出离;存留、显明、分配、判明、繁衍之大能,就是相背相分的大能,就是在一切不同中取予的大能;频频反复,化物入暗,在内谐调引领,频频渐聚,反物飞升。
尚:存留、分配、判明、繁衍,连接所有一切生命所在;出离地上的帐幕,就是存留的居所;出离地上的帐幕,就是存留的居所;频频渐聚,两相互动聚合,内在之果,外在显明,向上出离。
老子说的道理,用另一个字表示是“命”;命是生命运动的方向(什么是死,什么是亡)。“名”可解为:“神赐予生命存留并限制于内”;生命在地,有方向,有限制,这也是“命”。“名”还可解为:“神赐予的生命,就是盛装在内的光;盛装在内的光,就是属神的生命”;这如光的生命,老子称为“非常道,非常名”。
老子接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光从这暗中的所在聚合升华而无,就回到天地之始;进入这明暗互现的所在,就是万物之母。“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创世纪》)光分明暗,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有日有月,有昼有夜,一分为二,暗中为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经•第二十五章》)道本无名;神也没有名,因为在神全然光明,并没有暗。名如月,是暗中引领人的光。中国古人称独一真神为“上帝”:“上”是向上;“帝”是光与生命往复互动、通过生命频频聚合成长的过程,就是劳苦大众之像(帝,信心之源六)。“上帝”之名,告诉人生命的意义,引人不畏艰辛,珍惜生命,努力向上。
《启示录》说:得胜的,“我又要将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新名”为何,需盼望,也要努力;有了过程,必有结果;到了时候,自会明白。
名,代表属神生命的所在,和神赐予的得着;预示着那不见的终将成为一切,那暗藏的要被显明;并且,要大大超越可见的。这是“名”之可贵。名不仅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在《圣经》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长子身上承载着父亲的“名”,意味着长子身上承载着父亲的生命和能力,与中国长子继承父亲的名号和权力的传统一致。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公孙丑下》)。前一句字义不难理解,从孔子晚年到基督出来传道,刚好五百年;后一句的“名世者”,即“将隐藏的显明于世人”。“其间”,是提前一点且有重叠的时间概念。这句话预言了两个人:一个是承载“名”的人,一个是指出“名”的人。此“名”希腊语叫“Christos”,即“基督”,希伯来语叫“Mashiach”,即“弥赛亚”,都是“受膏者”的意思。指出这个名的人叫“约翰”,源自希伯来语“Yag us gracuiys”,即“神施恩惠”。膏,是人体内存储的能量,是人里面的光。“受膏者”与“神施恩惠”,互为表里,一名一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11808623/06821bdda5b652bc.png)
《甲骨文编》受,膏。1.两个互为翻转乂或手形组成捺形,舟(两个撇和两个相谐的捺)。2.勿(乙,倾斜的二),舟(两个相谐的撇,三个捺),右。3.入,一,两竖,冂,肉(人内捺),口。4.入,小冂,大冂,肉(人或匕内倾斜的二)。
受:1.真道逐步引领转化的舟楫;如舟在左右来回划动中,被引导逐步协调;相切相交,光化入暗,赐予一切,协调引领,逐步变化。2.波入暗,在内逐步引领所有生命化为相谐的能力。
膏:3.进入的光存留积累,人内在赐予的光所在。4.在内周旋增长之肉;内在之光存留为旋,能在内暗中引领协调,能在内赐予一切。
“受”,甲骨文写作“两手左右翻飞,划动当中之舟”,表示领受总是需要一个往复协调、矫枉过正的过程。《以赛亚书》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说的也是“受”。“膏”下面的“肉”,就是汉字的“月肉旁”,光赐入暗,外显为能,外显为人,就是“肉”。人生下来都有“婴儿肥”,膏不但会逐步释放,也会逐步积累,成为人里面的大光,这就是“受膏”。光赐入内的过程为“受”,其像为“膏”,为“名”。
所以,“名”即“受膏”。“名”出来了,只是第一步,还不一定“明”,需要认识的过程。正如孩子领受名字中蕴含的父母殷殷期望,正如人领受自己的人生使命。光前进的方向既定,还需要一点过程,一点时间,终会来临,这就是“明天”。(什么是时间)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今,隐藏的显现,让曾经残缺的认识得以完全,前无古人,非同小可。中国的探测器首先在月球暗面登陆,这个“第一名”,是一个终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头,很有意义。
2019年是中国农历戊戌年。戊为天干第五,戌为地支第十一。在天交午,波旋互化,生命发光,蓬勃成长之始为“戊”;在地引领生命彼此互动连接、一体艰辛转变、谐调而能发光为“戌”。《说文解字》说:“土生于戊,盛于戌”。(戊、戌,神秘的兵器“戈”)新一轮的成长与转变蓬勃开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