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王阳明
近日女儿在读《明朝一哥王阳明》,我也拿来一读,不禁被其通俗幽默的语言所吸引,此书颇有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的语言风格,却又多了对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作者有时叙事有时评议,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读来不觉枯燥和沉重。
读《明朝一哥王阳明》,看到一个鲜活的王阳明,又找到《传习录》再读一遍,感受更深。
王阳明当过巡抚、兵部尚书,而且还镇压过农民起义。但每到一处,都建学校、创书院、立社学,可以说,王守仁的一生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一生。阳明先生在阐述教育思想时,多用比喻,形象而生动。
例如他说要激发学生兴趣:“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又如他用种植树木来做比喻,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幼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它了。”
掌握教育的火候与力度很重要。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平时唯恐学生吃不饱,看来食不过饱对身体有益,学不过量也给学生留下适度的空间,不过度超前学习,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后劲和发展的潜力。
“减负”问题在今年“两会”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减负”成为一个热词。教育部长陈宝生在答记者问时说:“减负这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负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
偶然听到一位接孙子的奶奶说:“贪多嚼不烂”,比王阳明更直接,比陈部长更简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