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学的时候挺烦她的,这是实话,总是在耳边叨叨,我们动不动就会因为某件事争吵,从来都是固执地要我完全听从她,不听就是一顿责骂,那时候就想着能早点离开家去上大学就好了。
后来上学和工作后就尽量少回家,偶尔跟家里通通电话,无非谈谈自己近况,问问二老身体。我们之间确实没有像很多电视剧里描绘的那样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太多的共同话题。面对工作,找对象的事情也是尽量敷衍,那时候想着让他们知道的越少越好。
再后来,我在读书时候发现,亲子关系是可以从父母原生家庭继承的。我和自己母亲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母亲和外公外婆的关系。我大概能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关系一直都不瘟不火。
2
她小时家中成分不好,父亲是被打倒的地主,5个小孩根本无力完全照看,她刚出生没多久就要将她送人,所幸当时她姐姐,也就是我姨妈听到了这个消息,悄悄将她藏起来,等收养的人过来找不到孩子,只好做罢,勉强躲过被收养的命运。
事实上她的童年并不好过,大人忙于农活,基本无暇照顾她,只是勉强解决她的温饱,教育更是谈不上,外公脾气很差,经常责骂她。她经常还跟我姐姐提起小时候自己干很重的农活,割草养猪,跟一般同龄男孩疯玩,是别人眼中无人看管的野小子。
3
我理解她的专横,一言不合就动怒,那是她童年太缺少关注,心理学上管这种叫心里补偿,她将这种情绪投射到我们现有的亲子关系上,凡事要求别人对她绝对服从以弥补童年的关爱缺失。
我理解她的浪费,每次把菜做的一家人都吃不完。说过很多遍我们吃不了那么多,倒掉可惜,偏不听。那是她童年太缺乏可口的食物,现在物质丰富,但她的潜意识还是那个饥饿的小女孩,她要把饭菜做的足够多,多的吃不完,内心才满足。
我理解她的固执,多年的糖尿病是要严格控制饮食的,但是每次看到猪蹄都忍不住买上一整个,我们劝她,她却说是买给我们吃,事实上我们知道是她馋了。知道怎么劝都是没用的,后来索性随她。她缺的不是胰岛素,而是童年的饱腹感,后者再也无法弥补。
朋友圈的一句母亲节快乐根本无法送达她那里,她不看朋友圈。电话的问候也无法改变她的专横,浪费,固执。唯有理解才算是给她的最大礼物吧,现在想想,甚至觉得她,好可怜。
愿所有孩子都有快乐的童年,父母和陪伴与关爱,愿有子女对母亲多一分理解。
2019.5.12 杭州图书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