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合村并镇试点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山东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周边的人们也总是在讨论这一和自己密切相关的新政策。 每一个新政策的实施总是有支持与否定,但不得不说,这也是大势所趋。 村居的空置和田地的不合理使用是目前村里的现实情况,合村并镇也会给村民的购物就医带来一定的便利。 只是倘若这一政策实施,许多关于童年的往事就真的只剩下片断的记忆。珍惜,怀念。
周末的村庄,静悄悄的,环顾四周,整条街道上,都空无一人,我走在村子里,看着两旁的房子,一股陌生感油然而生。
“上哪耍啊?”“吃饭了吗?”走在路上,不时有村里人互相打招呼。老年人三五成群,坐在门口聊着天晒太阳。拖拉机、三轮车不时从巷子里拐出来,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到处都是一幅热闹的场景。
一切好像就在眼前,却早已成为我们记忆深处的场景,抬起头,眼前依旧空无一人,偶尔有两三条狗玩闹着跑过,又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越来越空旷的村庄,是我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从前的我们,渐渐长大,又渐渐变老,远离村庄希求在城市里谋得生存。而从前,天天凑一起手不停嘴也不听的老太太们,也渐渐远离了这个世界,并将村庄的热闹景象一并带走了。
我从家门口的小胡同拐出来,走到村里贯穿南北的主干道上,从前被流水冲得凹凸不平的道路,现在是平整的水泥路。但走在这条走了无数遍的道路上,许多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还是不自觉的呈现在脑海里。
沿着道路往南,路边有一户特别的房子,它离着路边格外远,院门更是开在东侧。这是一处统一规划前盖得老房子,而住在这里的也是一位记忆里就年纪很大的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个子不高,一双小脚,花白的头发被兜在黑线打的发网内,一根顶上绷了布头的木棍支撑着弯曲的身体,古铜色的脸庞上,尽是岁月的痕迹。
童年的我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凑老太太堆,听老太太们讲过去的故事,也曾有幸从这位老太太口里听过一些故事。
记得她说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扫荡她当时所在的村庄,她抱着孩子背着家里值钱的家当,在炮火声中到处跑来跑去到处躲藏。
战争过后,她的日子并没有得到改善,前夫被抓了壮丁从此没了消息,她带着孩子来了我们村子做了后妈,又生了两个儿子,从此生活在我们村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