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孩子说在家吃早餐,我五点就起来煮水饺。
5:20左右,水饺煮好了,我打开短视频看了一会儿。
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女主进入大学,发现室友其中一个是市状元并有很多的一等奖竞赛奖状。另一个是省状元,一有空就在图书馆,并且做事情很有规划,一直规划到了自己博士毕业。
而女主自己打趣自己说是撞大运才进入这么好的大学,本想就此躺平。奈何学校里还要进行摸底考试,于是也开足马力进入学习状态。
听说隔壁寝室有人400满分考了390分就哭得稀里哗啦,女主一查自己考了394分,踩线刚过,省状元考了397,市状元考了398。
视频到此为止,我觉得这个视频对孩子们挺有意义的,所以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就把手机放在她的面前。
这时爱人走过来批评道:“吃饭就吃饭,还要玩手机,一大早起来就刷手机。”
我就当没听见,孩子平时比较忙,难得吃饭的时候有点时间,我不赶紧抓住机会教育教育嘛。
孩子吃饭的时候看手机,难免动作会有所影响,我对她说,五点四十必须吃完,否则时间来不及了。
爱人又批评说:“还看?还不关?”
我就顶回去了。“难得有机会,看一下怎么了,时间已经安顿给她了,她自己不清楚啊。”
其实这事大家无所谓对错。从爱人的角度出发,专心吃饭肯定是没问题。从我的角度出发,觉得借此机会影响一下孩子、教育一下孩子也没问题。
记得昨晚,孩子说走路要15分钟到校,骑车10分钟到校。而且走路15分钟还会气喘吁吁,骑车10分钟比较轻松,所以她想向我们申请骑车去学校。
爱人又反对了,说:“走路吧,走路安全。”
我没有说话,学校里的男生跑校大部分都是骑的变速车,而我们家是那种18寸的自行车。
其实从我的内心角度出发,我是同意孩子骑车的。孩子上高一了,小学六年级暑假学会的骑车,我觉得骑了这么多年了,她自己能掌握安全。
但因为爱人反驳,我就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
爱人从小的教育都是他妈妈管的。而我从小父母在外做生意,初中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高中和妹妹一起生活,大学就自己生活了,是属于散养式教育长大的。
所以在我眼里,孩子提出的这些事情只要合情、合理、不违法,我基本上都是会放手让她自己去做的。
爱人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两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对很多的事情的看法也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大家相互理解,哪怕南辕北辙了,一方也会尽量妥协,毕竟都只是生活中的细碎问题而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
两人相处,无所谓输赢,学会和生活和解,教育好孩子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