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之静

作者: 风月春秋 | 来源:发表于2016-09-28 18:37 被阅读0次

  人活一世,迷途障碍,纷扰杂念。守得清静,万事皆空。

 人心疲惫,是因为常于世俗之中,卷入红尘之内,因此沾染了许多是非,因果缠身,不得清静。若要清静,心在自然。

 孤舟傍水,吟赏烟霞。雨落黄昏,风自偏偏。摒弃诸多是非因果,忘却一切贪嗔妄念,方能于世安稳,于世清静。

  有心必有欲望,有欲望必有情绪。政客为前途而担忧,商人为事业而应酬,平民为生活而奔波……凡世人者,无不事扰心烦,自陷泥潭。世人皆有执念,执念越深,心性越重。若放得开或放得下,便一念成佛;若过于执着,一念成魔。

 人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守护心中的净土就是守得一分清静。人人心中都有一份牵挂,想想那一份牵挂,周身的事又算得了什么呢?人活一世,难道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一分牵挂吗?

 独坐窗下,抿一口清茶,心神自在。捕捉天地的一缕风月,融入茶中,在以这岁月风尘温煮,岂不妙哉?亦可看一场黄梅戏,闻一曲古典音乐,与好友下一盘棋、谈谈心得……

 人生不是没有欢乐、不是没有清静,只是行事或思想过于偏执,沉不下来,故许多人脾气甚差,而愈是如此,愈难静心。

 观世间百态,人生如梦,一杯烦愁饮尽,何必自添忧恼?人活于世,如果没有一颗包容之心,何来洒脱?何来清静?

 人生自不必在意,生活自不会烦扰。心灵空明,本来无性,睁眼是实,闭目为虚。心向九天,忘记世间,红尘因果,超脱凡俗。

 吾辈之人,需要懂得放下,懂得舍得。学会超脱自我,学会摒弃杂念,即达真我之境。我把静之一境界分为三境:凡我、真我、如我。世间之人,大都止步于凡我,少有者达真我,至于如我一境,非大毅力、大慈悲、大智慧者不能达到。

 吾辈之人,需懂取舍、平心性、明生活、悟人生。大道三千,殊同途归。着眼于世,万物皆空。

   城市烟火,乡村秀色。职业数千,凡有所相。守得心性,于是清明。

相关文章

  • 于世之静

    人活一世,迷途障碍,纷扰杂念。守得清静,万事皆空。 人心疲惫,是因为常于世俗之中,卷入红尘之内,因此沾染了许多是...

  • 寂·祭

    雨沥 世寂 于己 静祭

  • 2018-04-21

    于由动之静得之,动乃动情心动之意 维于静中得之,此静乃是心态归于平静之意 无动荡涟漪之意

  • 论境与静

    静安先生说:“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那么,何为境?何为静? ...

  • 王国维<人间词话>学习 4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译文 无我之境,人只有在静中可以得到。...

  • 忆往曰

    “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安稳于现实,撷静好岁月,掬闲散时光,过一世倾心之尘!哈哈,聒聒碎语!” 这是刚来县城所写,现...

  • 跟叶嘉莹先生学习《人间词话》(3)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之。 “无我之境”,内心无我,心是平...

  • 得地于何时章

    世为用神,静者逢冲逢值,动者逢值逢合;世空者,冲实之秋;世破者,填实之候;逢合入墓,须待冲开;独静独发,值之而遇;...

  • 无我有我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选自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有我之...

  • 吾成吾之厌者

    吾成吾之厌者 立时遗世,固本为纲。所谓本者,于己,本分也;于人,本真也;于国,本利也。世之蛀虫,蠹乱于本。众人厌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世之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qk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