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有些事情还真就说不清楚。不好说是秀才遇见兵,但确确实实有点儿那种味儿道。
他也真的够执着,十几分钟的通话主题中,咋也不明白为啥给学生讲“比多少”。
按照他的思维,这“理儿”根本就不用讲,稍微懂点儿事儿的孩子都知道“谁多谁少”。给他讲:那个“多少”只是孩子对数字的初步感知,并没有深层次的去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数字的多层含义。老师讲以及教材编排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数感。也就是对数字整体的感知认识,是指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计算结果的估计,还有特殊环境里的特殊意义等。这是一种孩子应该必备的数学能力,更是要具有的一种数学素养。
他嘟嘟囔囔的唠叨,依然认为老师有点儿小题大做,虽没有明说什么,但能感觉到他依旧认为老师讲这些“无用”的东西是为了应付工作。对于电话那端的老先生,真的有点儿无言以对。
知道了他的症结所在,强迫自己耐心的跟他再次讲解。从生活中餐桌上的数字到生活中购物金钱的估计,然后又加上交通工具所需的数量关系,几乎是“倾囊相授”。然而却改变不了他认识的初衷。
尽管觉得已经是对症下药了,可是最后这药却没有送出去,着实有点儿无语。从未有过的挫败感悄悄滋生在心里。
知道,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老师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现在只能说:在悄声中继续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