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上学时很少出声朗读,可能是由于不太自信,怕别人笑话。直到上初一,语文老师也嫌弃我回答问题的声音太小。我喜欢摘抄,养成了背诵的习惯,课内课外都喜欢背。记得在考师范面试时,有一个环节就是专门让每一个学生现场指定朗读陌生的文章片段。后来上了师范,依旧喜欢背诵,经常约上好友到操场背书,背英语也背古诗文。可能是有一次,在普通话课上,老师表扬我朗读的比较好,我的内心充满了自信。
当老师后,我有一个习惯,除了上语文课,我会经常给学生朗读《读者》等杂志报刊上的优美文章或者励志故事,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我朗读。还记得在2005年一次全体教师联欢会上,我配乐朗诵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再后来,就是在读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后,给学生朗读梅子涵先生的《女儿的故事》和沈石溪老师的《狼王梦》,我读的很投入,学生听的很享受。当我读了窦桂梅校长的《跟窦桂梅学朗读》,我对朗读有了全新的认识。
2016年10月,我在北京参加全国领读者大会时,国家少儿图书馆馆长王志庚现场介绍了自己翻译的图画书《领读者》。之后,我坚持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其实就是原原本本地朗读一个故事,甚至朗读一本书。近几年,我给学生朗读过的作品有:曹文轩老师的新小说系列《穿堂风》《蝙蝠香》《萤王》及《孔子的故事》《青鸟》等。2017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并且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当制作人,我当时是震惊了一下,然后很快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去观看。
今年开学后,我坚持每天给学生朗读20分钟。当今天朗读完朱煜老师《赵清遥的阅读故事》第三个故事“大声朗读”,我不由得心生感慨,原来朗读确实很重要。书中的王老师说,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经常大声朗读。朗读的时候,能更好地理解词句含义。浏览时没有留意的地方,朗读时可能会注意到。这样就能加深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大声朗读能提升自己的语感。每天大声朗读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就可以让孩子不写病句。我当即就给学生布置今晚的作业,把今天学习的课文《冀中的地道战》练习朗读两遍,给家长朗读一遍。
由此可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是学好语文的良好习惯,更是让学生爱上阅读的有效策略。
对于为什么要学会朗读?梅子涵先生说,朗读是为了让世界可以听见故事和诗,让文字、文学在声音里散发出难料的柔情、力量、情理、诗意;让四季的路途人在夜的漆黑和黎明的光芒中走走停停,呼吸均匀;让真实日子和想象心愿可以同一个旋律地协奏……
当父母成为朗读者,当老师成为朗读者,当父母和老师都自觉地捧起书,坚持给孩子朗读,孩子就会自然成为朗读者。当我得知由董卿老师担任主持人、制片人和总导演的《朗读者第三季》即将推出时,我顿时有点兴奋和期待。
因此,我呼吁让我们一起成为朗读者,一起享受朗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