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尽天良的会议
学者的弊病,大多不是苦守空寂,就是刻意思索。
提一个目标,就是砍掉80%的思考,80%的思考都是私意安排,都是任智用私,是无效的思考,添乱的思考,犯病的思考,要时刻给自己的思考做清理,只留下良知的思考。在会议上发言,要明确重点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变成针对提案的判断,不能从别人的方案上找问题,挑毛病,显示自己的聪明博学,对问题如何解决根本不关心,这样是不好的,一旦存在这样的情况,讨论就偏离解决问题的良知,各自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地位,会议就进入纷纷扰扰的状态了。
致良知的方案和开会原则:
方案不被通过,不问客户,只问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客户的建议有价值就吸收,良知告诉你,客户不懂,就不要迎合客户修改,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转身就走,不耽误客户找别的合作伙伴。开会只讨论别人的工作成果,只帮忙,不添乱,只贡献自己的解决方案,不挑毛病。
当做则做,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孟子说“必有事焉”,什么是事?事不是工作和学习的具体才叫事,事就是用功,就是存养,就是随时良知发现。君子之学,终身都在集义,集义而生。
孔子又说“君子素位而行,”随遇而安,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位置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管好自己的事。
说不清楚的东西,就别碰,也不去说它,不要放在心上纠结,如果做一件事心有不安,就不要做,把心放下,不要给自己鼓气去做。
学习:
不开无效的会议,开会时我只贡献我懂的解决方案,而且一定要严谨思考再提出,避免引导别人胡乱思考;不懂的,拿不准的我就不讲。不被认可,也不可以强求,互相讲清楚,免得互相耽搁时间。虽说这样有些佛系,但确实是高效的方法,参与过太多会议,与其一起任意发挥讨论,不如尽快双方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