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同人的简历,在上面始终需要罗列你的过去种种所得。感叹:在人生最关键、最有效的读书岁月,现在回首,真没有倾其全力。那么余生若想活成小时候自己喜欢的人儿,誓必要孜孜以求,不间断,细水长流。如此这般思绪,生活那点的口腹之乐都是不足以为道的。这个时代,保持思维的包容度,你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我们认真思考,不是为了捍卫自己有多对,是能真诚柔和地倾听他人的一言一语。强势示人,不是多么厉害的本事,谦卑待人,方是一生的修道。或许,只有走在学习路上,不断地自我怀疑,又自我鼓励,才是唯一的修炼之道。
/17.3.30/ 睹图悟字摘抄自《终身教育导论》
在理解、适应、更新、创造力等方面,需要长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否则年轻人与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将是不可能的。尤其重要的是,权威的要素必须迅速地从以地位、人格为基础转变为以能力和坦诚待人为基础。
换句话说,假如成人的话要被人接受,假如他积累的知识或者他的命令必须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他本身必须为此不断地学习。如果成人希望获得他所要求的尊敬,那么他必须为一个持续的学习和进步、为不停地反省自身、为他的知识和经验付出代价。这将是唯一通向重新建立和热烈追求两代人对话的唯一途径。/17.3.30/ 睹图悟字
今晚与人争论了一番,好像从来就没有那么深刻地捍卫自己的理解。课堂上的设疑,其实都在教师的权威解释之内,培养孩子的质疑也是某种虚无主义。也曾设想并期待过,一个学生拍板而起,与我争论不休。观点偏差或者截然相反,拿出来争论,是为了更好的沟通。那么,最好的收尾是不欢而散,还是折中最好?似乎这一课也没学好,所以有人掰了,这真切是有意思。
有点明白了:不要去学习意识流的专业,而去学实体性的意义更大。
也更理解了一次各界大佬巨头开会,俞敏洪在论及教育时透露出来的各种悲观和无奈,被坐下其它领域的人所不屑。
意识流,难以验证,更没大众认定的标准来评价,这就是死胡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