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的父母婚姻属于阴盛阳衰型,家里总是母亲说了算,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只管干活,在家里一切听从妻子的安排。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赵丽的性格和母亲如出一辙,简直是母亲的翻版。
赵丽在整个小学期间,他的小伙伴必须听她的安排,服从她的领导。在她上学的时候总有几个伙伴轮流去家里接她上学,有人为她拿书包,有人为她搬凳子,简直是一个女王。学习方面,她并没有那么好强,而是让她身边的伙伴代写作业,她只管检查质量。好在她的智商很不错,只需浏览一遍伙伴写的作业,在每一次考试的时候,成绩居然能获得中上等的水平,为此她成了同学们崇拜的偶像。不学习竟然能保持成绩优秀,真是一大奇葩,所以她的那些伙伴们更加佩服她,也更愿意听她的话。
赵丽读初中的时候,她看上了一个名叫陈刚的同学。这个男同学是一个学霸,为人老实忠厚,不知怎么的老师把他们两个排成了同桌。陈刚早听说赵丽这个女生不简单,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愿意和她多说一句话,只是低着头写他的作业,下课了就出去找男同学玩。赵丽因为陈刚的成绩优秀英俊帅气,早就对他暗生情愫,只是陈刚的注意力不在她身上,她也无可奈何。
初三的时候,赵丽实在忍受不了对陈刚的相思之情,于是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把自己对他的喜爱之情说了出来。当时陈刚吓了一跳,赵丽这个女同学谁不怯她三分,但是自己对她毫无感情。在这种情况下,陈刚就把她的信悄悄撕碎了,也没有回复。从小到大赵丽哪受过这般委屈。
于是又一次晚自习放学后,赵丽一看其他同学都走了,而陈刚依然趴在课桌上研究一道数学题。赵丽就把另外一封表白信及100块钱递给了陈刚,说,马上就要升入高中了,他一定要多注意营养才是。不管他答应不答应自己都没关系,关键是要把身体保护好。其实这是赵丽春节时攒下的压岁钱,每年压岁钱都会有几百块钱是赵丽自己放着,而且她可以随意支配这笔钱。
从此,赵丽隔三差五给陈刚一些生活费或者笔墨纸砚之类的学习工具。她再也不对陈刚说爱他,自然在班里也不再像原来那么出风头,而是也像陈刚那样开始学习。其实赵丽的性格并不是能坐得住的学生,她也没有多少心思去学习,而是想引起陈刚的注意罢了。陈刚目前的情况是一心全在学习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只有他和母亲生活,所以生活特别拮据。再加上母亲还是一个残疾人,这也导致了他们家是全村中最贫困的一户人家。
但是母亲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无论家里生活怎么拮据,即便借钱也坚持让陈刚读书,让儿子为他们家庭的未来奋斗。
最近因为母亲生病了,家里可以说穷得揭不开锅了,赵丽对陈刚的资助恰如雪中送炭,让陈刚渐渐对赵丽有了感激之情。时间久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赵丽对他的好感,这或许就是日久生情吧。陈刚答应了赵丽对他的喜欢,但是告诉她,现在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要考上大学来改变家庭的命运,然后才会考虑这事。
陈刚还告诉赵丽,一定要用心学习,他们俩可以一起考入好的大学,这样不仅拥有一份好的事业,而且心灵上还可以产生共鸣,成为知己和朋友,然后再做幸福的爱人。赵丽答应了陈刚的要求,暂时将这份情感深深地埋在心底。
前面说过,赵丽虽然不太爱学习,但是因为聪明伶俐,她的成绩一直可以轻松跟上。所以仅仅用了一个学期的勤奋,她就和陈刚一同考入了县重点高中。
巧的是他们两个还分在了一个班级,这让陈刚有些叫苦不迭,他怕赵丽还像初中那样常常给他写信,影响他的思绪,但是赵丽这下特别高兴,她终于可以这么近距离地看着陈刚了。
不过这次和初中不一样的是赵丽没能和陈刚坐在一起。和陈刚同桌的是另外一名成绩优异的女同学---孙淼,孙淼的成绩甚至比陈刚的更优秀,班主任觉得他们两个的性格都有些内向,再加上都是班里学习突出的学生,有意识地把他们两个安排在一起,希望他们在遇到难题时可以相互商量、鼓励,成为班级的榜样。
赵丽的心始终放在了陈刚身上,学习起来心总不能静下来。高中学习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靠聪明就可以跟上班,高中需要下苦功夫才能取得优异成绩。陈刚此时的心纯洁如白纸,对赵丽没有表现出特别关心之类的行为,哪怕安慰的话也很少说。在和赵丽碰面的时候,他也只是笑一笑算是打了招呼,每当这时赵丽就会找理由和他说几句话。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赵丽的心被相思折磨得苦不堪言。赵丽还有一个不安全的理由,那就是孙淼这位女同学成了她眼中的刺,只有她和陈刚做同桌,心才会感到踏实些。她很想通过学习来引起陈刚对自己的尊重和注意,但她的心很难静下来,在这种浮躁的心情下学习,结果是陈刚超过她一大截。
最默契的是陈刚和孙淼,他们两个之间的交流纯粹是学习上的事情,未曾说过一个字的废话。而且他们两个在一起比学赶帮,你追我赶。就是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两人有时陈刚第一,有时孙淼第一,反正班里的前两名,非他们两个莫属。
就这样,在赵丽的纠结中,时间飞逝而过。陈刚有时想,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和孙淼同时选择同一所学校,选相同的专业。两人谁也没有表达过一句喜欢的话语,但是他们深深地吸引着对方,彼此的眼神倾诉了衷肠,渴望在未来的一天喜结良缘。
两人都是高智商、高智慧的人,他们知道高中决定着这一生命运的几年,也是青春绽放的灿烂的几年。一辈子是继续像父母一样做农民,还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拥有一份美好的事业,那就要拼命读书,没有其他出路。这种偶尔用眼神交流一下的陪伴中,就是最大的精神力量。
有很多次,赵丽依然不断给陈刚补助一些钱,或者买一些学习用品,让赵丽生气的是,从高中开始,陈刚不再接受她的任何礼物,而是把初中曾经花给他的钱,也以另外的方式还给了她。赵丽当时不答应,陈刚语气坚定地说,“如果你不让我还这笔钱,我们之间的情谊也没有了。”在陈刚的好言劝慰中,赵丽勉强接受了。
至于初中时给陈刚买的那些学习用品,陈刚也换成了不同的学习用品,送给了赵丽。有人也想过,家里那么贫穷,母亲又是残疾人,他是怎么得到这笔钱的呢?真实的情况是,每到寒暑假的时候,陈刚都会辅导一些学生,用来获取学费和生活费。
村里的人知道陈刚是个学习优秀、品行端正的好孩子,所以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家里,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互相帮助,而陈刚最需要的就是生活费和学费。在淳朴的村民对陈刚的爱护下,陈刚对送来的弟弟妹妹们也是用心辅导,结果开学后,经过他辅导的那些孩子成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提升的幅度还不小。这样一来,还没等到放假,预约他辅导的孩子越来越多,全村的人都很信任陈刚的辅导和教育,而且为了帮助陈刚,他们还自愿多给他一些钱。陈刚的后顾之忧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一心一意的学习。
赵丽刚开始因为陈刚对他的冷漠,也曾经想过去报复,但是智商相当高的她也知道,如果来硬的,陈刚肯定会离她越来越远。于是她想了一个方法,那就是从孙淼这里下手。
学校过大礼拜的时候,她故意在孙淼必经的路口等着。孙淼知道赵丽和陈刚在初中时的感情,其他同学曾对她说过这事儿。所以她一看是赵丽,就感到很吃惊。赶紧停下电动车,笑着问她有什么事吗?赵丽阴沉着脸递给孙淼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语气怪怪地说:“这是送给你的纪念品!”
孙淼忐忑地接过来,说了声谢谢。她回到家马上打开笔记本,里面有赵丽写给她的信。信中,赵丽称她为好人,说孙淼是一个有前途的学生,自己一直很喜欢她,后面又谈及了她对陈刚的感情,可以说是在威胁孙淼,说陈刚是她的命根儿,谁也休想从自己身边夺走。如果来硬的,她会奉陪到底,即便陈刚以后和孙淼结了婚,她也会把他们闹得不得安宁。
如果孙淼不听她的劝,就请孙淼等着瞧。最后赵丽说反正自己的成绩没有孙淼的好,所以她干脆来个破罐子破摔,不怕任何人。赵丽问孙淼愿不愿意和自己奉陪下去,如果她还有点眼色,立刻离开陈刚,远离他的世界。
从小到大一心只爱学习的孙淼,哪见过这种架势,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陈刚送她多么温柔的眼神,无论说出什么暗示的话,孙淼也躲得远远的,包括相约考进同一所大学,这件事孙淼改变了初衷,她只想离陈刚远远的,对她来说爱情远没有人生重要得多。
再看赵丽这边,她一边把孙淼赶得远远的,一边在周末的时候常常去陈刚的家里照顾他母亲。她每次去都会为老人带一些礼品,到了家里洗刷一切,脏活累活都主动帮陈母去做。生活在底线的陈刚母亲,是长期被亲人厌弃的对象,她哪里见过这么温柔的女孩。所以,她一下子沦陷在了赵丽的魅力和温柔乡中,不停的在儿子面前夸赵丽是个好女孩,是她见过最懂事的孩子,如果以后有缘分,真想让赵丽做自己的儿媳妇。
陈刚怎么也没想到赵丽会这么有心机,他找过赵丽两次,让她离自己远一点,他们不是一路人。可赵丽温柔而坚定地说:“这辈子我只认定你,生是你家的人。做不成你的儿媳妇,就做阿姨的闺女。但请你记住一句话,我爱你!”从此以后,赵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她除了每个月放假的这两天帮陈刚家干一些活外,剩下的时间就拼命地去学习,因为她知道只有在成绩上接近陈刚,未来才有希望和他站在一起。
而陈刚因为赵丽的saorao影响到了生活,也让他的心情变得yiyu和郁闷起来,但是他也毫无办法,因为赵丽把母亲的心给收买了,再加上初中时他对自己的承诺,让他没法狠心对待赵丽,慢慢地陈刚的心境开始浮躁起来。赵丽在高考之前,虽说成绩还是赶不上陈刚,但是她也有希望考上大学。因为陈刚的成绩一路下滑,而赵丽的成绩一路飙升,在赵丽知道陈刚的高考志愿后,她也悄悄地报了和陈刚同一所大学,巧的是,他俩最后竟然都考上了。就是在这种死缠烂打的精神下,大学毕业后,赵丽胜利了,他们成家立业。
和陈刚成家后,赵丽温柔的一面不见了,强势的一面开始呈现出来,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婚姻鸡飞狗跳,家如战场。这时陈刚的母亲才知道赵丽这个女人不简单,当她看到儿子日日生活在压抑中,万分懊悔为儿子当家作主,可是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老人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认命了—因为赵丽结婚不久就有了身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