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过年感觉跟以往大不相同了,人们都说春晚不如以前的好看了,年夜饭也没那么得香了,放炮也没个心情了,但是庙会还是一如既往地有很多人。回忆回忆我的春节发现也是改变了很多。
年夜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时候过年最期盼的就是年夜饭,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着年夜饭,曾经还为了过年给我弟弟安排年夜饭流程,排练个小节目。回忆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后来长大了到了喝酒的年龄,开始陪着家里的亲戚喝酒,一边喝酒一边看春晚,讨论这个春晚如何如何,再后来就是陪着父母三个人吃年夜饭看春晚,说着春晚的不足,开开心心的聊天。最近几年年夜饭也就那么回事了,少了亲戚也吃不出什么年味,人少了不值得做了,喝酒也没有什么味道,感觉年味少了一味—团圆。
看春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晚也是越来越没劲了,最近两年基本上没看,再往前基本上就是陪着马云看春晚,全程手机摇啊摇,曾经微博吐槽春晚节目也是一大乐趣,再早春晚是为一家人吃饭提供聊天的话题。春晚是八三年开始的,我也是八三年出生的,小时候过年期待着春晚的播出,《冬天里的一把火》、《虎口脱险》《懒汉相亲》太多太多了,以往的经典历历在目;而现在可能是综艺节目越来越多了,春晚明显没有那么吸引人了,最多是看看重播看看小品相声,还要挑人看并不是每个都那么吸引人。年味又少了一味—期待。
放鞭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时候兜里揣着小鞭,一个春节都在炮声中度过,无论是胡同里的小朋友还是居民楼里的小伙伴每个人兜里都有有大孩子带着,简单欢乐的童年,记得小时候除夕夜放炮仗被人把棉袄点着了,吓得都不敢回家了,现在想想那会儿想法还真是简单,怕回家挨打,自己脱下来各种拍打都无法灭火,要是回家顶多就是破个小洞,家里有水直接就可以扑灭了,自己处理棉袄少了一半了还有小火星子在,一直就没灭过。93年我10岁的那年,北京有了禁放的规定,记得那会儿五环外管的还不严,去五环外买鞭炮,又放了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渐渐地增长,加上政府规定,慢慢的对放炮也失去了兴趣,06年禁放规定撤销了,但是放炮的兴趣已然没有了,刚解禁那会儿,吃完年夜饭出去放炮的人多啊,我不放炮却在0点被炮仗吵醒,太闹腾了,第二年我就直接年夜饭给自己喝高了,睡一宿再说。最近几年不知道是睡得越来越沉了还是放炮的人越来越少了,基本上不用喝太多都不会被吵醒了。现在五环内又禁放了,只能说年味再少了一味—喜庆。
守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时候春节最懊恼的就是无法熬到天亮,每年春节也是提前睡足了,然后坐那儿眼巴巴的盯着电视,看着表等着天亮,大年三十熬一宿。年龄大了就是跟家吃完饭约上同学要不打牌要不出去打台球,反正是出去玩一宿,再后来同学朋友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开始跟家陪家里人打牌啊玩一宿,再后来吃完饭等十二点钟声一过,就上床睡觉了,最近睡得更早了,基本上九十点钟就睡了,越来越不爱熬夜了。我的年味少了第四味—等待。
逛庙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是要从小时候说起,打我记事起每年都回去大观园逛庙会,吃烤串,吃灌肠,吃糖葫芦,喝茶汤,买点小玩意成为必备项目;记忆中买了魔术扑克牌,气球,充气玩具,现在早都不知道扔到哪儿去了,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那时也不觉得人多拥挤;长大了跟朋友同学也约着去过几次,小吃的味道感觉太难吃了,人多太拥挤了。没有小时候那种美好的感觉了。最后年味少了第五味—热闹。
白云观进香祈福
摄影:燊荼
小时候白云观对我来说就是个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玩,跟着父母去看看各种神仙的庙会;记得我奶奶说过去白云观进香,要每个都要拜到了,她曾经可能有一个没拜到,回来眼睛就肿了好几天。当然那时我也一直没进过香没拜过。忘了是从哪年开始了,陪哥们去白云观进香,随便跟财神叨叨了两句打麻将不输钱,结果接下来一年打麻将真没输钱,这是我这辈子最灵的愿望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每年正月初一都去白云观进香捐书,又过了几年知道了白云观后院祈福,就这样直到现在。对我来说每年正月初一去白云观进香祈福成了必须进行的项目,每年照理祈求发财,平安,健康。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原来熬夜坐车去,进香后坐车回家补觉,去年跑步去的结果给自己折腾发烧了;今年最后还是坐车去的,其实还是跑步去比较好,因为坐车去到的太晚了,各种耽误,不过今年有了新的意义就是帮朋友们请了本命太岁护身符。白云观进香祈福现在已然成了过年我必做的事情,每当从白云观出来我才会真正有种过了春节的感觉。人生需要节日,节日需要有仪式,这样在我们回想起来走过的岁月,才不会觉得平淡无奇。吃过的,喝过的,玩过的,买过的,东西会消失,感觉却变成美好的回忆。对我来说现在这就是我的年味—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