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认知觉醒》是让人发觉自我改变的意识,那么《认知驱动》则更注重于改变和行动。
这是我看书速度最快的一次,竟然两天就把《认知驱动》这本书看完了。按平常的我,一般会慢悠悠地看每一段话,全然地享受每一个文字,看到某一处很赞同的观点时,还忍不住想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是这次我却跟赶着投胎一样,急匆匆地想一股脑儿把这本书吃完。
读这本书的状态是,全程都很激动,基本上每句话都是出声朗读出来的,为什么会如此的亢奋呢?可能是我心太急了,我太想要找到答案,我太想让人告诉我我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因为我在考虑人生的重大转变,可能要离职,可能要离开这个生活了很久的城市。
这种心慌和不确定的感觉,上次出现的时候还是在大学毕业前的那段时间,人们总是对一些即将发生但又极不确定的事情感到不安。对于毕业后,我将会在哪里工作和生活,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经历什么样的事,这些即将发生,但又无法预知的事情,让人心中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可是一切都会过去的,毕业之前,熬夜苦干地修改完了两篇论文(双学位一篇英文一篇中文)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完成了短暂的实习,结束了让人瑟瑟发抖的毕业答辩,匆匆忙忙地拍完了全班大合照,在即将离开学校的最后一个夜晚通宵唱了一宿的歌,在黎明到来的时候,我们拖着各自的行李,分别奔向了不同的城市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时间跨越到四年后,我可能即将又要经历这种变动,细细一算,好像人生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经历一次离别,6-8岁的时候要离开父母进入小学,五年后与小学道别进入初中,三年后中考完进入高中,高中三年又进入大学,大学四年毕业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工作四年后我又要重新思考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这让我又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那个视频,复旦大学陈果老师讲的一段话,学生问老师,老师你散步的时候是朝什么方向走的?老师说,跟着风走的,风把我带到哪里,我就朝哪里走。散步的方向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就是海上的一叶扁舟,随风而行。命运,可以把我带到任何一个地方去,不管把我带到哪个港口,我都在哪个港口好好安家落户,做我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奏,过我认为幸福的生活。
是的,命运可以把我带到任何一个地方,无论下一站在哪里落脚,我都会好好的做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幸福的生活。
《认知驱动》这本书中提到了关于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按照"七年就是一辈子"的活法,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七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如果以七年为周期,我们这一生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一概念是作者在李笑来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了解到的)
无意翻看自己去年的摘抄本,甚是震惊,突然发现有一页记录的内容就是这一概念,其实人生的答案已经早早地被我写在了本子上,只不过是我自己忘记了而已。
我曾经记录过这段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了,就是把五年当作一辈子来过,每一次都是新生。把你的一生分成很多辈子,每一辈子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五年作为一辈子,提高对时间的敏感度,投入积极的生活态度,自由调配每一辈子的活法。以五年为单位过一辈子,漫漫长路,不必迷茫,我只需要过好我当前的一辈子即可,下一辈子的事情,下辈子再说,应势调整即可,不焦虑,不彷徨,一心向前。
按照这一观点,我也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分为若干段,每隔4-5年,就视为自己的一辈子,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商务英语是这一辈子应学的技能,毕业后的这四年里有两年多的时间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跳舞,这应该是这辈子所要掌握的技能。
从现在开始我要过渡到下一辈子,开始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就是读书和写作,未来的4-5年我要好好专攻这项技能。当然之前所学的技能也不能忘记,要时常练习继续保持继续精进,毕竟学的还只能算是半瓶子水晃荡。
说到这里,我更加相信命运的安排,学习商务英语是让我掌握生存之道,能够进入社会后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学习舞蹈是让我提升外在自信,锻炼体能,改善体态;学习读书和写作是让我提升内在自信,修炼自己的涵养,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内外兼修,方可成就更好的自己。
关于内外兼修,《认知驱动》这本书中也表达了相似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内向成长和外向成长。内向成长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内向成长可以看作是培养内在习惯。外向成长是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跳舞、画画等。外向成长即打造外在的可输出的技能。
培养习惯容易,练就一项技能很难,习惯只要自己坚持,有持续的动力,慢慢养成即可,技能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技能练就的好坏是由外界评定的,最终要看的是,能否给他人提供长久且有效的价值。
前几天练舞结束后跟一个零基础的舞友聊天,她问道,像我这样零基础的学习舞蹈什么时候能跳的好。我说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我不确定,反正就我自己而言,前两年基本上天天练习,后期体能能跟上了一天可以练两节课三小时,如此坚持,每隔半年就会有肉眼可见的提升。她发出了惊叹的目光,我不知道是因为需要坚持的时间太久还是怎么。
突然联想到了《认知驱动》书中作者所说的,人类的天性就是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想要在短时间内练就一番技能是不容易的,除非是天赋异禀之人,我不是天赋类的,应该算成努力型。
不管是学习舞蹈还是学习其他什么技能,练习的时间成本就像"复利曲线"一样,前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摸索,逐步练习并反思总结,当达到了一定的积累以后,才会像复利曲线一样爆发性地成长。
读这本书的时候之所以非常兴奋,是因为作者周岭就好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一样,说出了我也想说的话,不过在看到这些话之前我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就好像两个灵魂相似的人通过书中的文字碰撞到了一起。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为我而写的,而且我读这本书的时间和火候刚刚好。介入阅读更理想的时机,或许正是一个既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又有一些人生困惑的时候,此时读书往往会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知识和阅历能相互融合,意识和潜意识的所有维度也能有效结合,可塑性最强。
我自认为自己也是个不擅于交际的人,但工作中又需要这种人际关系,书中提到了百度副总裁李叫兽的例子,他梳理了获取人际关系和影响力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不断地与人交流,建立情感联系;二是通过知识或能力的吸引,让别人想认识自己。
作为一个内向成长者,我觉得我也更适合"被动社交",更擅长与事物而非人物打交道。内向者更容易看到事物的全局,行为也更为审慎,在创造上更具潜力。
"通过生产有思想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更容易获取成就与优势,而且这种'异步'沟通的方式,让我很放松很愉悦,也是我所擅长的。"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也听到了自己的心声。
读这本书也让我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我开始自发地思考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能够从高维度看问题时,低维度的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对于个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找到人生目标和意义,想清楚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并不一定能找得到,它需要我们经历一个慢慢试错的过程。就像我们问,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努力追寻探索人生的意义的这个过程。
我也想成为一个以书为伴,追求新知,乐于探索的人。用心写下每个文字,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世界,并借此唤醒更多希望改变的人。
成长注定是一个将内在身份不断揉碎并重新塑造的动态过程。回看自己,我还是曾经的我吗?我还是那个我,可是我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我了。
《认知驱动》谢谢你,陪着我度过这段最迷茫无措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