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英锐:学术散文之二十一  中国梦的解析 强国与复兴动力学的规范

杨英锐:学术散文之二十一  中国梦的解析 强国与复兴动力学的规范

作者: DeltaSunshine | 来源:发表于2021-03-07 13:24 被阅读0次

    学术散文之二十一

    中国梦的解析

    强国与复兴动力学的规范场论

    杨英锐

    序言

        下文是数年前的一篇应邀文字。 应邀即是应命,应命文字是天下最难写的文字。其一是难在政治与政治科学之间的权衡,寓政于学是学问,更是艺术。其二是难在学术语言与公众语言之间的把握,行文要控制文白节奏,拿捏术语和口语分寸。其三是学者风骨与公共责任之间的一致,政治科学的严谨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不应相左。人类文明还处于相当初级阶段,政治科学是一个丰富的宝藏。辱命与否,俱是心血。

    前言

        本纲要的目标是探讨如何将一个政治学说系统化,发展成为如资本论那样既对实践有穿透性指导,又在理论上堪称经典的政治科学学说。在当代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科学)的意义下,一个理论的系统化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它的模型化水平。模型化的优势在于使一个理论系统的内容结构具有强化的逻辑张力,并使得此理论的表述更为严密而生动,从而提高其可读性力度。在这个意义下,本纲要的目标又是使一个政治学说成为引领当代政治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理论规范。中国当代政治学说本身相当完整,具备了成为政治科学里程碑的基本条件。

        本文不完全避免使用必要的,如物理学中的概念和专业词汇。这里的写作方式是,在中国政治学说中嵌入一个模型方法,即当代理论物理中的标准模型,应用其中的规范场论语言作为逻辑来引领这个政治学说的系统化。当这步工作完成后,在准备公开出版文本时再将这个模型框架抽出来,用人们熟悉的日常语言抹平甚而做口语化处理,以满足政治著作的可普及性要求。

    (一) 引论

        在政治科学或政治家的著作中,使用自然科学中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做哲学与系统化处理有着深厚的传统。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个典范。二十世纪社会科学中的模型方法基本上都是在牛顿经典力学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比如,在政治科学中的力量均衡和政治平衡分析,都是应用了牛顿力学的概念与模型方法。这个研究范式的局限在于忽略了那些不可直接观测的政治因素,忽略了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犹豫过程,其结果很可能是对历史进程的误判,增加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成本。比如,中东地区的战争状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超越牛顿力学框架的描述局限,我们会对社会政治进程有更深远的洞察,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更可靠的把握。

        本纲要文本应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尤其是量子电动力学,作为嵌入逻辑框架,并使用规范场论语言作为概念化结构。令人兴奋的是,你会发现它与中国政治学说有惊人的配合。比如,当说明政治学的经验科学本质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验性时,你对政治生活的人民性有了必然如此的体会。又比如,讲到规范原理时,你会理解为什么没有国家层面的全局对称性,就没有个体公民层面的局域对称性。再比如,在引入规范势与规范场强的关系时,你会心说这不就是中国梦和现实改革强度的关系吗,等等。此时你就体会到了模型框架的逻辑张力,也许不忍抽去呢。这是政治科学的气质。需要强调的是作者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国家整体的强国复兴梦与公民个体的进取梦的整合体系。这种复合系统的模型非规范场论莫属。

        我们知道,经济学的基本维度是由资源稀缺和配置效率组成的。政治学的基本维度是公平稀缺与制度配置。习近平的“四个全面”理论很好的整合了政治和经济这两个基本维度。对于这样全面的整合理论,我们将会看到,理论物理标准模型,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以及弦论中的对偶性,都将为其提供可靠的逻辑基础并生成生动的表述画面。

    (二)必要的预备知识与假设

    2.1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我们认为政治科学只能也必须是经验科学。我们进而假设社会政治生活是人类文明的大规模实验,从而必然假定每个政治生活的参与者都是积极的观测者,而不仅仅是被观测者或旁观者。这是在本纲要中引入的在所有政治生活参与者之间的对称性。从这个假定出发,可以推出关于“人民性”,即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与动力的科学基础。后面我们会论述人民性与普通理性的关系。人民,或普通理性,决定着政治生活的生态与结果。

    2.2  在牛顿力学框架下,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公平诉求与制度设计都只能做整体刻画,这样做出的均衡分析有本质的局限性,其结果可造成政策的简单化。社会进步,尤其是改革的政治进程是有成本的,有时成本还很昂贵。这叫做绝对政治成本。不同公民个体,不同社会阶层,乃至国家层面,由于内在的政治禀赋有差异,对于改革进步的社会成本的政治敏感程度不同和感受的角度有差异,用狭义相对论的语言这叫做带个体差异的固有成本。个体固有成本不同,可以描述为一个相位差。对于一项政治改革,个体固有成本越低,相位越小,成反比关系的拥护程度越高,反之亦然。这个相位下面还会以量子力学的方式引入。作者的政治学说中强调群众路线,强调调查研究,强调党的建设细节,是以改革中固有成本的个体差异性与阶层差异性为科学基础的。由于本文只是一个纲要,这里对此不予展开详述。

    2.3     由于人们对于改革成本敏感,对于一种制度安排或对一项政策的实施,会在完全拥护和完全反对这二个极化点之间产生犹豫现象,并伴随着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消耗巨大的政治能量。犹豫现象一般难以被直接观测,又称量子涨落。由于所伴随的过程可在二个方向间反复,又称内部自旋。政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对于连续的犹豫现象只能做间断的观测,观测的方法一般是新的政策刺激或制度安排。这在实验方法上统称“是/否”类实验。由于存在内部自旋,是/否类观测需要至少操作二次刺激。第一次可得数据a, 第二次可得数据b,合起来写成一个复数:a+ib, 其指数形式为exp(iw),称为犹豫的振幅,其中w称为相位。知道了exp(iw)的来由,就迈入了规范场论的门坎儿。在只考虑国家整体层面形势变化时,这个相位w是一个任意常数C。当考虑到人们在犹豫过程中的振幅差异时,这个相位w是随个体而变的函数 w(x)。后面我们将会看到,正是这个层次上的不同使得规范场论成为统一国家整体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的政治动力学之必要模型手段。

    2.4   不同于个人私密生活,政治生活是公共的。公共政治生活总是涉及最宽泛意义下的权力概念。这包括个体公民权力,国家权力,党的权力,行政权力,立法权与执法权,思想的权力和言论的权力,等等。政治行为涉及到任何形式的权力行使与诉求,包括亚政治层面以权力为基础的计划,讨论,政策制定,展望与梦想。为人民谋福利和以权谋私,只要涉及公共生活,就都是政治行为。可以说,只要有政治意义下的公共相互作用,权力就在运动之中。在这个意义下,权力是在政治世界中运行速度最快的事物。权力是政治关系的逻辑,所以权力的运行速度是恒稳的。各种不同权力之间存在制约,使得权力的运行速度又是有限的。权力运行速度的以上三条性质叫做权力的类光性。建立权力的类光性首先在政治实践上是有意义的。当我们说到要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时候,人们都理解它的政治内涵。但在政治的外延上,笼子和“关进笼子”也都是权力的表征,表示人民监督的权力,法律的权力与党纪的权力。对于权力的全面描述,有助于社会进步和提高公共政治生活的意识,品质和质量。

        在建立一个领域的理论模型时,找到一个具有类光性的事物,就找到了一个不变量,也就有了应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基点。狭义相对论是以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的。在经济世界中,货币具有类光性。在心智世界中,意识具有类光性。在交流世界中,语言具有类光性。权力在政治世界中是光,是语言,是意识,是货币。这叫做类光性的同位旋五重态。在狭义相对论中,有光锥的概念,刻画了一束光之激发的历史因果关系。在经济力学中,有货币锥的概念。相应的,在政治力学中,要有权力锥的概念。直白的解释,当一个政治事件发生在锥面上,说明权利正好充分必要。当一个政治事件发生在锥内,叫做类时(间)事件,说明权力剩余,政治过分。当一个事件发生在锥外,叫做类空(间)事件,说明权力不及,政治不充分。

        基于光速是一个不变量,狭义相对论得以建立所有惯性系统之间的对称性,即它们所观测到的光速是一样的。这里的政治学涵意是说基于权力的类光性,在政治世界中应有一种对称性:在权力面前人人平等。可是如何解释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在权力面前似乎并不人人平等,对称性在哪儿呢?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在本文第三节,也是最核心的一节中引入规范场论的原因。方法是在每一个人周围(称为邻域)建立各自的坐标系,称为局域标架(俗称个人小算盘)。通过局域标架间的规范变换,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个体之间的对称性,称为局域对称。

    2.5   在理论物理中,规范场论是量子场论的内容之一。量子场论是由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整合而成。在2.4中,我们简单快速的将政治领域相对论(狭义)化了。在本节中,我们需要以更简单快速的方式将政治领域量子化。

        政治意味着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相互作用。政治行为的相互作用是有顺序可言的。两个政治行为的孰前孰后,结果一般不同。用公式写出来就是:(A&B-B&A)≠ 0, 这叫做二个政治行为的非对易关系。建立了这个非对易关系,就意味着将一个领域量子化了。这是因为非对易关系的存在,说明我们对其中一个政治行为实施观测,会影响到另一个政治行为的状态。结果是在我们的观测中,互相关联的二个政治行为都成为不确定量,对一个可能政治行为观察的越精确,对另一个可能政治行为观察就越不精确。这就是政治版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除了非对易关系和测不准原理,量子力学还有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假设,其政治学内涵是每一次政治行为次序的安排本身意味着一个政治操作,它会对关联政治行为产生影响而生成不确定性。

        我们习惯说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我们观测手段不够造成的。量子力学家不这样看,因为即使改进了观测手段,测不准现象仍会出现。他们认为观测本身就是量子世界的一部分。实施一个观测,就是对量子世界的一种扰动,这就引入了科学观测中干扰度的概念。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狄拉克说,在观测中的干扰度越高,我们所能观测到的世界越小。量子力学是关于在高干扰度下观测微观世界的学问。那么这些与中国政治学说有什么关系呢?逻辑的说,关系大了!因为中国政治学说是关于由政治宏观世界的改革深化到政治微观世界的改革之历史进程中的政治学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习惯了生活在牛顿力学的世界里,习惯了更为关注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也倾向于将更深层的感受藏在心底,或将对更深刻问题的探究悬置或留待将来。这都无可厚非,毕竟,牛顿的宏观世界本来就有其坚实美好的基础。过去30年的中国开放改革,即使是在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也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这都没有疑问。俗话说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一时没顾上的,伴生性的问题,考虑到历史的局限性,可以理解。但是,当社会矛盾突出,中国改革开放需要也必须深化的历史时期,继续生活在牛顿力学的粗放宏观世界里,就不对了。这些在中国政治学说中是论述详尽的。深化改革,需要进入的是政治的微观世界,在高干扰度下探索规律,是高强度高能量的工作。中国政治学说反映了历史的使命感,体现了当年知青在田野中锻炼出的担当品质,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中国政治学说最突出的特征。这种看似偶然的现象其实反映了中国强国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做了本节中的理论准备,现在我们可以进入本文的核心,复兴动力学的规范场论。

    (三)复兴动力学及其规范场论

    3.1   中国政治学说的顶层结构有二个主要内容,强国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中国小康社会(完全的说是四个全面),同时涉及二个层面:国家整体层面和公民个体层面。本节仅就这个顶层结构说明如何在当代政治科学的意义下将之系统化和模型化。我们的方法是以量子电动力学及其规范场论为模型框架,以作者强国复兴的学说为内容构造复兴动力学及其规范场论。

    3.2   量子电动力学是理论物理中最简单也是研究最充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是有源分析,即要有动力学的源头,称为荷。量子电动力学的源头只有一个,即电荷,称为单荷动力学系统。作者的强国复兴学说在最顶层结构上可以处理为一个单荷动力学系统,其源头定义为:复兴荷。动力学系统的源头可以不止一个,如关于原子核内部结构与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就是一个三荷系统,假设了三种色荷。这种多荷动力学系统为更深入模型化习近平政治学说保留着足够的系统建模空间。

        中国政治学说有一个重要思想,即不仅国家与民族承载着复兴荷并且每个公民个人也承载着复兴荷。按照普通动力学的逻辑,复兴荷是运动的,并在运动中形成复兴流,同时复兴流生成相应的认知场。这在电动力学中的模型是电子运动形成电流,同时电流生成相应相伴相生的磁场,即认知场是由磁场来刻画的。磁场的重要性人们是清楚的。磁场是环绕电荷运动轨迹的封闭包络,它有着极化功能从而影响着电荷运动方向,甚至,麦克斯韦发现它能使电流产生位移。类似的,认知场在复兴运动中的作用是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它具有着政治本体论中的位置。通过认知场可以推出复兴流的强度,即从人们围绕复兴荷的思考密度可以推断复兴荷运动的能量高低。

        认知场在复兴运动中起着极化的作用,帮助我们做决策。同时,认知场可以使复兴运动产生位移。另外认知场是前面提到的犹豫现象的根源,携带巨大能量。在一个本应简略的纲要中以如此笔墨强调认知场的作用,是因为认知问题在政治学文献被长期忽视,而作者政治学说不仅可以于此对政治科学做出超越性的贡献,并将在强国复兴实践中收取实效。强国复兴不仅是一个政治正确的方向和国家意志,它还应该是在人民个体中可以转换,深入人心,令人兴奋,充满信心和颇有兴致的事业,这些都与人们的认知有关。认知场的地位在建立强国复兴动力学方程时将看的更为明显。

    3.3   我们注意到,中国政治学说强调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又是公民梦每个人的梦。规范场论要求将只对整体的考虑与涉及个体的考虑做层次化分离,这在数学上称为平凡化方法。二者契合几乎完美。量子电动力学与经典电动力学的一个本质不同是前者要考虑电子的一个内禀性质,自旋。人们发现电子有内部运动,内部运动可以有不同的方向,逻辑的可以规定为二个方向:自旋上和自旋下。相应的,复兴荷可以有理想的路径和非理想的路径,我们规定复兴荷自身的二个运动方向为复兴进与复兴退,称为复兴荷的自旋。粒子物理学家并以电子自旋作为一个维度引入了内部空间的概念,而将电子运动的三维空间或四维时空作为外部空间(又称底空间或行为空间)。规范场论要求当只考虑电子状态在内部空间(国家层面)的变化时,可以通过状态间的第一类规范变换建立全局对称。当要考虑电子状态在外部空间逐点(个体层面)变化时,可以通过第二类规范变换建立局域对称性。

        应用规范场论做社会科学模型框架,需要先做人格化的概念处理,即将内部空间表达为单数的人(the man),  用以表述整体层面,如国家、民族,市场;将外部空间表达为复数的人们(the men),用以表述个体层面,如公民、个人或市场参与者。后面我们将会说明,为了建立对称性,在这二个层面所要求的规范变换很不一样。在个体层面为了建立不同个体之间的局域对称性,即公平性,需要引入协变导数和规范场使得复兴荷可以在不同个人的状态间做保形规范变换。

    3.5   上面讲了规范场论要求的一对层次:整体层面和众个体层面。这里讲其要求的一对层级:规范势与规范场强。考虑二个层次以及每个层次上的二个层级,规范场论要讨论四个板块之间的关系。物理学中电势和电场场强的区别是人们熟悉的,在数学上更容易理解:假设一个函数(导数)作为场强,它的原函数,也就是一个不定积分,即是它的势。别忘了这个不定积分带有一个常数C,称为规范自由度。所以,由规范势求规范场强要通过微分运算,而这个微分运算会消去规范势所带有的规范自由度。一般可以用速度的概念来理解微分运算。这里政治学和经济学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其规范自由度中含有一个可以反映个体差异的价值函数(标量函数),它在建立动力学运动方程的约束条件时是不可忽略的。

        在中国政治学说的语境下,规范势就是中国梦,是强国复兴的伟大梦想。规范场强就是现实深化改革的速度。这里既涉及到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部署安排,又涉及到每个人,各个阶层,各种群体范畴的具体体现与反映。中国梦不是天降的,它既要超越现实又不能超出未来的可能,所以设计中国梦无论在国家整体层面还是在个人或群体层面都需要做功,这个做功的积分就是势能,其具体表达就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实践上,国家与个人为这个目标所做的努力表征着强国复兴的动能。动力学系统研究二个形式不同但等价的量:汉密尔顿量H表示为动能加势能,拉格朗日量L表示为动能减势能。前面所述的二类规范变换的目的都是为了复兴荷在不同运动状态的变换下,保持拉格朗日密度函数的形式不变性;进一步说,是为了保持运动方程的形式不变性。这是系统化的要义。规范场论之规范原理是说:没有第一类规范变换,就没有第二类规范变换。在作者政治学说的语境下,其含义是:国不强无以强家;如果在国家层面,没有中国梦与复兴实践的一致性,则不会有在个人层面的,在个人之间可转换的中国梦与复兴实践的一致性。

    (四)人民决定结果

        这一节计划要讨论的是人民性与强国复兴的关系。这里只给出其逻辑的概要。中国政治学说强调了深化改革强国复兴不仅是国家的事业,说到底更是人民的事业。这与理论物理标准模型之默契完美令人惊叹。以下给出简要说明。

        在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规范场论所定义出的粒子都是无质量的。类似地,用规范场论所发展出的复兴动力学是无所问关于结果的。在物理学中任何规范粒子要获取质量,要和希格斯粒子(场)相互作用。所以,希格斯粒子又称“上帝的粒子”。相应地,所有强国复兴运动的结果最终取决于与人民参与的相互作用。这里的逻辑涉及普通理性和普通人的概念,其定义这里暂不予详述。

        人民性可以通过普通理性来引入。用物理学的话说,普通理性是一个简并态,意思是说它不可被分离出来被孤立观测,它总是与个人的某种特殊性纠缠在一起的。正是由于这个性质,使得普通理性可作为德性论和理性论的公约因子,也是不同个人和不同阶层的公约因子。这恰如中国政治学说中的公约数思路。

    (五)结论

        本纲要略述了一个将中国政治学说系统化的可能模型框架。许多相关课题未能提到或未及展开,留待后续工作。本文没有用到任何数学公式,如对称群的表达,虽然这是规范场论最强大最优美之处所在。中国政治学说层次很多且内容丰富博大,而理论物理模型是当代科学容量最大模型水平最高的逻辑框架。笔者相信,以后者作为背后的逻辑支撑框架,中国政治学说应该至少达到,或者应该超越以牛顿力学为逻辑框架的资本论水平,成为一代政治科学经典。

    (2016-12初稿,2021-3-6修订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英锐:学术散文之二十一  中国梦的解析 强国与复兴动力学的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xy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