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兰州大学
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

作者: 忍远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23:03 被阅读1次

读《镜花缘》有一个印象极深刻的情节,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一众人行至黑齿邦,国人全身及牙齿皆黑,无论男女都聪明绝顶,嗜爱读书,不染铅华,日读万言者不计其数,于是浑身散发着书卷秀气,风流儒雅,有君子之风。

这个国家的书籍供不应求,常从别国重价购买书籍,亲友如有书定要借来抄写。民风淳朴,没有盗贼,路不拾遗,见了无义之财,都是一派“临财毋苟得”的作风。一旦见了书,就把“毋苟得”三字抛到九霄云外,不是借去不还,就是设法偷骗,做贼的心肠也由不得自己了。所以此地把窃物的人叫作偷儿,把偷书的人却叫做窃儿;借物不还的叫做拐儿,借书不还的叫做骗儿。倒有点像孔乙己的狡辩,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读来令人哂笑,却也可一窥他们对书籍的挚爱,不过君子爱书,还要取之有道。

藏书之家们见了这些窃儿、骗儿,十分害怕,都将书籍深藏内室,非至亲好友不能借看。看过很多读书人谈借书,都落得个久假不归的结局。无论多么慷慨的读书人,一到借书上就变得吝啬起来,别的不还也罢,可书要是不还,心里就开始怨恨借书的人。有时不好推辞朋友,勉强借出去,又担心朋友不懂珍惜,污损了页面。

我身边的朋友倒是很大度的,也懂得资源共享的道理。朋友中也有读竖版繁体古书的人,颇有见好书双眼发光的意味,书都按箱买,热衷于藏书,把书视为一种私产。每到周末,学校都会有商贩来售卖书籍,常驻足翻看,无奈囊中羞涩,多从图书馆借阅,借不到的只好自己购买。学校的餐厅用于划分区域的柜子上陈列着花草和纸盒做的假书,从远处看很逼真,真正的读书人看不惯用书装点门面的行为。很多有钱人爱附庸风雅,将书房装潢得极为豪华,藏书颇丰,却往往将书束之高阁。高中不舍得买书时,就在学校的书屋里翻看,记下文章的名字,回家上网查阅,现在看来倒是坏了人家生意。

读书久了,便如饮水吃饭一样日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书籍就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虚度光阴。读书久了,让我逐渐明白任何书籍都只是一家之言,不可过分迷信,要有自己的判断,最好将几本书对照起来看。读书是见效很慢的,常被认为无用,读书可以丰富人的谈资,培养人的思考能力,让人拥有自信和底气。读书是最节俭的消遣方式,是为了解决内心的困顿,逃离到隔绝人寰的净土,寻找与自己相似的灵魂。

转载自:短文网

编辑:恰诺

相关文章

  • 书卷多情似故人

    明代的诗人于谦呤唱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他那番怡然自得地情趣,让我久仰而不能忘怀,如一缕微...

  • 书卷多情似故人

    读《镜花缘》有一个印象极深刻的情节,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一众人行至黑齿邦,国人全身及牙齿皆黑,无论男女都聪明绝顶,...

  • 书卷多情似故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通家庭里能接触到的课外书籍非常有限,父亲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读书,给家里亲手打制了一个小书架,那是我...

  •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朋友, 在岁月的长河中,多少缘聚缘散,人来人往,相识、相知,被时间和空间阻隔后,继而相忘于江湖。 有一位朋友,不管...

  • 书卷多情似故人

    这个世界的色彩与可观,也在于每一个人对价值的看法和野心都大异其趣。有人爱书,有人怕输,一场人生,输赢之间便成了竞兽...

  • 书卷多情似故人

    文|素心绿叶 图片|来自网络 明代于谦在《观书》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作者把对书的情感比作多...

  • 书卷多情似故人

    浩荡九州,五千年来几经波折。即便走过悠悠浮萍路,终究也断不了民族之魂。同抵羽般担着五千年的,是文化。 ...

  • 书卷多情似故人

    魏武帝曹操在《十二月己亥令》中曾叙述少年时的志向:“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春夏读书,秋冬射猎。”古人...

  • 书卷多情似故人

    读书是快乐的事情。自古就有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的佳句流传甚广。 最美的是朱熹的“读书之乐何处寻,数...

  • 书卷多情似故人

    作者:■韦文语(来源:《福州大学报》) 书中出馨香,书中出贵客。对于中文系而言,无论人处何地,心在何方,手不可释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卷多情似故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xz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