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通家庭里能接触到的课外书籍非常有限,父亲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读书,给家里亲手打制了一个小书架,那是我们兄妹几个的精神源泉。我个头小,常常要先踩椅子再爬上写字台,跪在上面搜罗我能看懂的书,有图有画是首选,没有图画的就看名字。经常会拿起一本书寻找自己认识的字,把冤念成兔,把荐读存,笑话百出。在那拮据的日子里,父亲给我投资最大的是订了个儿童杂志《少儿科学》,缘由是我曾经豪言壮语说长大了要当飞行员。
小学低年级时看的最多的是小人书,我们叫它花花书,每一本都有生动的配图,看不懂的文字就囫囵吞枣了,主要是看图画。但小人书也稀缺,谁家小人书多,在小伙伴面前都会威风凛凛的,不知有多少巴结的。我特别喜欢看幽默漫画故事,精彩绝伦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现在也经常会到书店去寻觅,但始终没有找到小时候那么走心的漫画作品。
稍微长大一点,纯文字类的书籍也很吸引我,那会的《故事会》、《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一个父母是北京知青的同学家藏书丰富,她们一家四口都是书迷,我常喜欢去她家读书,什么侦探小说也开始涉猎。
喜欢归喜欢,但总体来说还是读书太少,书到用时方恨少,每每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痛恨中学时代错过了很多读书机会,主要原因是我刚上初中父亲就查出癌症,我背负着沉重压力,一直要求自己不能松懈,一定要努力学习,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于是头脑狭隘到只读学习有关的书籍,课外书似乎都是洪水猛兽,对同学们每天上课、课外偷看金庸、琼瑶作品嗤之以鼻,觉得那是荒废时间,不务正业,哪懂开卷有益的道理,现在后悔不已。
真正开始和书做朋友,应该是大学时侯。那时常去学校图书馆里借阅书籍, 《穆斯林的葬礼》、《石评梅传》、《简·爱》、《活着》都是那会看的,经典的文学作品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我常常会把自己代入作品,思考我是主人公我会怎么做?也常常会被故事打动而不禁落泪。我的三观基本都是那个阶段形成的。
宋朝诗人黄山谷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也深有体会,现在我和书已经达到一种如胶似漆的关系。无论是闲暇时间、旅行途中,还是睡觉前,都离不开书籍的陪伴。
我读书没有功利心,充实生活,丰富心灵,开拓视野,答疑解惑,百利而无一害,终身受益。
唯愿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人,余生选书做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