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来自我亲爱的BF
最近感到,2020年真是魔幻的一年。春节前国内疫情暴发,然后油价暴跌,然后是全球疫情暴发。简单的,流水账回忆一下疫情下的生活。
一月初的时候还没有关注武汉的不明肺炎,元旦还高铁回了河南老家参加婚礼。腊月二十二那天还参加了一次聚餐。大概是一月十几号的时候同事的老公和孩子从武汉回来。
放假的前几天武汉医生全副武装接诊的照片在网络传开,同事之间才偶尔开始讨论肺炎,那时侯并未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有省份出现了有武汉旅行时的病例,钟南山院士紧急去了武汉,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但那个时候本省还没有出现病例,也没有一级响应,心态还是比较放松的。腊月二十八还去广场上跳绳,没有戴口罩。二十九早上起来本省通报发现第一例武汉输入病例。上午去了单位,很多同事戴上了口罩。
腊月三十上午还参加了家族聚餐,各小区还没有封闭管控,门口也没有测体温的。初四初六还走了两回亲戚,但是小区门口开始测体温了。
然后,假期开始延长。省一级响应。初八晚上,各个群开始转本市出现确诊病例的消息。在机房加班的同事说“瑟瑟发抖”,当晚单位园区紧急封闭,全部加班人员撤离,复工推迟,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
大概是三四天后本市病例增加到了六例。管控措施也升级到了最严。小区封闭,限时出入,机动车禁行。
然后,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看病例上升人数,吃饭,看书,锻炼,上网。可能自己平时就比较封闭,基本感觉还适应。并没有特别焦虑,压力最大的时候是有几天总感觉体温高,有点感冒,一天量好几次体温,每次都是36度八九,生怕超过37。不是怕肺炎,是纠结万一超过37度要不要上报,那个时候生点病太麻烦。后来干脆不测了,过两天慢慢没感觉了。
熬过了一个超长的假期,终于复工了,不能开车,每天骑车上下班,忍着膝盖的痛楚。食堂不开,中午领盒饭,每天的乐趣之一就是领到饭和同事一起品评今天菜如何如何。
上周开始,食堂慢慢的恢复了。可以开车上下班了。发现路边的商铺、餐馆也慢慢的都开了。口罩也好买了。
下班后也可以去小操场跳会绳了。
但是有些人,很多人,永远留在了这个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