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湘女上天山》一书共分为六个部分。
序章:命运的背景。
第一章:湘女进疆。
第二章:荒原上的爱。
第三章:最伟大的创业。
第四章:在风暴中。
第五章:湖湘子弟满天山。
关于前面三部分的内容,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简单地说了一下,今天我想说说后面的三部分。
先来看第三章《最伟大的创业》。为什么说是最伟大的创业呢?依我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在军垦这件事上,是官兵平等的。不管是谁,都参与到了这件事上,即使是当时的军区司令员陶峙岳将军也不例外。
二是大家都抱定了“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建设新新疆”的决心。这样一种决心可以说在本章节所有的人身上都能看到。比如毛灿奇,她说:“见不到毛主席,绝不留长发。”为此,她拼命干活争当劳动模范。而之所以有这种情形,我想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这种狂热有鼓动的因素,也有一种盲目而诚挚的对新制度、新生活的希望和向往。我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当初的向往,才有如今新疆这些美丽富饶的绿洲。
三是克服困难的意志。在新疆开荒,是困难重重的。缺衣少食是常态,严寒酷暑也不在话下,天灾人祸时常降临,政治风暴说到就到……在这些困难中,我重点说说天灾人祸。先看天灾,当冰雹降临时,土地里一切生命的希望化为泡影,这给军垦的人带来多大的伤痛。再看人祸,这里暂且就先不说政治风暴了,就说与苏联关系紧张时。由于处在国之边境,军垦士兵的存在就是国家的尊严,所以他们寸步不能让,所以他们在用生命进行创业。
再来说说《在风暴中》吧,处于政治风暴中,女性更是不能幸免。其中有这样一件事,让我特别的愤慨。具体事情就不说了,就从当事人的自述来看吧。
她说:在那个狱头1968年调走时,我在监狱中先后生了三个不知父亲是谁的孩子。
是啊,她们大多数是怀着报效国家、镇守边关的强烈愿望来到新疆的,不料却遭受着这样的痛苦。令人欣慰的是,那三头禽兽最终被当事人送进了监狱。但是这必须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当事人还活着。当事人虽然说“活着就是胜利,活着是战胜邪恶的唯一手段”,但是这又需要多大的个人毅力啊。
所以,读到此处,真为那些遭遇不幸的女性同胞表示同情,但是在同情之余,我的内心又不得不为她们敢于同邪恶做斗争的精神升起一种敬佩之情。
最后来说说《湖湘子弟满天山》。说到“湖湘子弟兵满天山”,自然就避不开左宗棠其人。他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他也曾怀有带领军队在新疆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美好愿景,奈何最后的屯垦一代而终。所以,他的“湖湘子弟满天山”只是一时之功,而湘女铸就的“湖湘子弟满天山”则是一世之功。
自此,这本书读完了,我却想起了这句话:大多数婚姻虽然是苦涩的,但它实现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愿望,让新疆屯垦不再一代而终。
对此,我想做一下顺序上的调整:湘女们的婚姻实现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愿望,让新疆屯垦不再一代而终,但是她们大多数的婚姻确实苦涩的。
是啊,虽然她们建设新疆的愿望是强烈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她们的那种崇高境界而忽视她们的苦难。所以我想说,湘女的贡献不容抹除,但是她们所经历的苦涩磨难更需要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