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大话设计模式》(1)用自己的话概括设计模式

读《大话设计模式》(1)用自己的话概括设计模式

作者: 吉祥如意酥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22:07 被阅读0次

    1)特点 2)使用场景及补充

    工厂模式(Factory):

    1)将对象的创建实现隔离

    2)适用于有继承结构的对象创建,根据参数决定实例化的内容

    策略模式(Strategy)(Context):

    1)封装算法,可相互替换

    2)适用于多种算法可互相替换使用。可结合工厂模式,根据传入参数在构造函数中生成具体算法对象。最终返回计算结果。

    装饰模式(Decorator):

    1)动态的给对象添加额外的职责

    2)适用于要对一个对象的某些操作前后进行一些附加职责的时候,而且这些职责是变化(有/无 先/后)的。而且根据开闭原则,在扩展功能的时候优先思考装饰模式

    代理模式(Proxy)

    1)控制一个对象的访问

    2)应用于要为对象添加权限限制或者加锁,添加访问计数等附加职责。访问对象一定要先经过代理。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1)定义接口使实例化的工作延迟到子类

    2)工厂模式是在工厂内部用switch等方式判断创建什么对象。工厂方法把这个问题提前了,用户传进来的不是switch的参数而是具体要使用的哪种工厂。问题前移~

    原型模式(Prototype):

    1)通过拷贝创建新对象

    2)原型模式和工厂模式相同,是创建对象的方式,通过拷贝创建对象,创建者不用知道创建的细节,最重要的是可以得到对象运行时的状态。【这里设计了深浅拷贝,java clone()方法原理是值复制,引用指向同一内容,所以浅拷贝并不能复制对象。实现深拷贝一种是在set方法里创建新的对象,一种是在clone方法里面再次调用类成员的clone】

    模版模式(Template):

    1)提炼骨架,子类实现细节

    2)适用于流程相同但具体实现不同的case,如果说策略模式给的是一种算法的可替换,那么模版模式更像是一组解决方案,并且将整个流程提出的感觉。

    外观模式(Facade):

    1)提炼接口,封装部分,将代码分块

    2)适用于:a.分割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 b.对于复杂的老旧的逻辑块封装一层facade可以减少依赖,提炼接口也可以更好的分工。

    建造者模式(Builder):

    1)相较于工厂模式,监督创建细节

    2)建造者模式也是创建对象的模式,被创建的对象有相同的创造流程和不同的实现;监督者接受创建的具体对象并且执行整个流程并返回执行之后的创建的具体对象。即调用放知道要创建什么样的产品但是无需知道创建过程,且保证所有创建步骤都进行。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1)解决一对多的依赖关系的变化引发修改问题。

    2)观察者维护观察对象数组,当观察者发生变化的时候循环执行所有与之依赖的对象的更改方法,完成更新。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1)解决不同“系列”对象的创建

    2)不同于工厂模式可以根据参数决定创建的对象。也不像工厂方法模式,根据创建的具体工厂,决定返回的对象。抽象工厂主要解决的是“系列”的切换,每个工厂可以创建一个系列产品的各个组件。有利于“系列间的切换,并且将创建过程与客户端分离。

    状态模式(Status):

    1)将状态变化的逻辑抽离,是状态的转化成为每个具体状态类自己的方法,易扩展

    2)适用于有大量ifelse或者swich判断状态变化代码段的优化,使类的职责单一,使扩展状态更加容易。

    适配器模式(Adapter):

    1)解决接口不兼容问题

    2)适用于使用原有的接口,又不想改变原有接口或实现的结构(在设计初期不应考虑)

    备忘录模式(Memento):

    1)用于恢复原来保存的状态

    2)适用于保存进度或者report的程序设计。值得一提的是要保存的类的备忘录类与其并不存在关联关系,而是通过另一个管理者类控制,减轻了他们之间的耦合度。

    组合模式(Component):

    1)实现树结构,统一管理

    2)组合模式适用于管理整体与部分,通过都继承同一个抽象类,统一相同的方法,通过调用“根”结构的方法,使所有部分完成操作。【就是树结构的实现】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1)实现对不同类型数据的不同方式的遍历

    2)java中的各种集合列表等数据结构都实现了iterator,也就是可以使用while(xxx.iterator().hasNext())进行遍历,当然foreach也是适用于iterator的实现类。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现iterator方法来改变遍历方式。

    单例模式(Singleton):

    1)保证一个类只被实例化一次

    2)常见的几种实现方法:双重校验锁;synchronize保证线程安全,static XX instance=new XX()装载时实例化,用enum实现单例。

    桥接模式(Bridge):

    1)将抽象分离,使其独立变化

    2)适用于庞大的继承结构,或者可以根据多种方式建立继承关系的设计。涉及到聚合优于继承原则,继承结构是紧耦合的,父类变化子类受到影响,而聚合却不是。将某一特性或者说是一层继承的共性提炼出来聚合到父类完成解耦。另一种判断是用isa和hasa判断是否有可以解耦的部分。

    命令模式(Commond):

    1)将请求者和执行者隔离,通过管理者管理命令的执行。

    2)其实命令模式的使用场景很局限,因为我们一直奉行类是一个名词而不是一个操作。但是命令模式也有其好处就是可以对操作进行管理。通过管理者维护命令队列实现决定何时执行命令,记录执行的命令,撤销已执行命令等操作。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1)请求方与执行方解耦

    2)适用于代码中有层级关系的ifelse结构。父类包含自己的引用,子类将引用指向下一个责任人(另一个子类),由于都实现了同样的方法,所以若子类1不能处理则调用下一个责任人的处理方法。对于调用方只需知道第一责任人是谁就可以了。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1)减少类与类之间的依赖,把类之间的交互由中介者完成

    2)适用于一组对象以定义良好的但是复杂的方式进行通讯,比如Form和控件,Form就是中介者,每个控件可能会其他控件但不通过直接依赖实现。但是一般不考虑这种设计模式,因为中介者本身是一个低内聚高耦合的结构,虽然类的修改方便了,但是中介者的改动不容易控制。

    享元模式(FlyWeight):

    1)通过共享实例减少细粒度实例的个数

    2)适用于要new大量细粒度的类(除了几个参数其他都是相同的),比如棋子。将不可共享的参数外部化,在使用的时候作为参数传入。减少存储开销。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1)定义一种新的文法解读

    2)适用于自己要定义一种通用且常用的规则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正则表达式,乐谱翻译器等。

    访问者模式(Visitor):

    1)将操作方法从类中抽离,使操作扩展性强。

    2)访问者模式是有条件苛刻,所以应用场景较少。适用于某类的子类不会发生改变且数量不多的情况,且操作存在差异。比如男人和女人。这样每种操作只需要实现子类数量个实现就可以了。扩展操作的时候只需添加一个visitor的子类,实现对应元素类的子类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话设计模式》(1)用自己的话概括设计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bl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