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创时期,1862年淮军共6500人搭载英国人的船来到了上海。
到上海的第17天,清廷便将江苏巡抚薛焕免职,进京听候安排。同时任命李鸿章为署理江苏巡抚,七个月后,李正式就任巡抚。
这与曾国藩的推荐是密不可分的,曾早就对江苏巡抚薛焕不满,此时当然上了折子参了薛焕,再者保举他的幕僚兼学生李鸿章独当一面担任江苏巡抚一职,也充分体现出曾的爱才和提携之心。
淮出于湘,此话不假。
淮军抵达上海后,并没有马上发兵夺回太平军占领的苏南地区。
首先保卫上海,才是上海士绅请李鸿章来的主要目的。
李鸿章刚刚四十岁,就已经是手握军队的地方大员,前途不可限量。
只是刚到上海,虽然薛焕已经被免职,但上海本地的粮道和海关仍然掌握在和李鸿章不对付的人手里。
比如吴煦,杨仿。
他俩组建了洋枪队,也就是常胜军。
也就是因为常胜军的缘故,他俩最终被李鸿章抓住了把柄,被免职。
李在这些重要的位置上安插了自己的人手。
比如郭嵩涛,周腹,冯桂芬。
郭嵩涛是李鸿章的科举同年,与李关系极好,同时郭也是曾国的儿女亲家,在李与曾之间,他起到的是中间人的作用。
郭嵩涛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驻外大使,当时真的是满朝的讥讽。
对此,只有李鸿章坚决支持郭。
周腹是李鸿章最重要的幕僚,周一生对李忠心耿耿,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深得李的器重。
最终在李的提携下,周官至两江总督。
冯桂芬这个人知道的人不多,但他的观点可是如雷贯耳,他是最早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人。
有了这些人的帮忙,李鸿章很快在上海站稳脚跟。
此后,李鸿章隆隆直上,与其师曾国藩双峰并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