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李嘉诚 却不知道他是如何从平穷家庭里白手起家。
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州市一个贫穷家庭,父亲为教师。
父亲去世以后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日而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他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突出,被老板赏识,2年后升为总经理,那年18岁。
22岁创业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已的全部积蓄7000元,在答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人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成倍增长。到1964年,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元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获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迢丈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而生产塑胶玩具。果然,2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企业之冠。
香港经济危机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发生反英暴动,房地产市场进一步陷于死寂。
他反行其道,在人们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人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20世纪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l平方英尺约等于0.09平方米)。
这一次的事件让我们知道李嘉诚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懂得抓住机会,不会被眼前的危机自乱阵脚。
危机过后开始发展各行各业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企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的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旗舰“九龙仓”。
经过仔细研究后,他决定采取不动声色、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分散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由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大事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票。无奈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年,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为难。
其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亦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龙仓转让给他,从中获利59...万港元。李嘉诚这一仗可谓一箭双雕,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正面冲突,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顺利取得九龙仓控制权。
包玉刚识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为李嘉诚后来人主“和黄”伏下一着。
如今
经过20多年的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即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
2001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全球50大富豪排名榜,上榜的华裔人士只有3名,且全为香港富豪,其中排名最高的是第23位的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李嘉诚还被评为全球最有钱的华裔富商。
2003年7月16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富人榜”,李嘉诚排名榜单第5名。
到目前为止他所经营的房地产、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产业遍及世界五大洲。
他白手起家,不怕困难,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商业帝国。
他说“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信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更多关注:乐小善说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