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琼输出的力量 王琼工作室 输出的力量
你好,我是王琼,德博诺中国的首席讲师。在2022年到来的时候,我们都在思考设计未来和升级自己,讲好你我的故事。之前我们提到过一个极简的故事模型,先启动“Why”——为什么?Why me? Why you? Why this:为啥我来讲?为啥您来听?为啥讲这个?今天我分享一下:为啥讲这个?
——1——
Why this? 为啥讲这个?
“古老的篝火已经孕育出新的火种,在心与心之间传播,在屏与屏之间传播,点燃思想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美国《连线》(Wired)杂志前任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对于他接手TED的初心,然后在这个平台上不断输出人类智慧的力量。
这句话也非常适合用在故事分享的场景里,不论是汇报演讲,沟通谈判,培训引导,都是为了那一刻的“点燃。”
用什么点燃呢?——输出意义和价值,也是我在故事模型里的“Why this?——讲这个的意义何在?”
我培训辅导过的故事演讲有1000多场次了。在准备时、在培训前,我都会访谈公司高管对于我的期望以及他们对员工汇报、职场沟通的评价与反馈。
有意思的是在一家公司,我采访完法务、合规部门的总经理、市场总监、公关总监等人,他们一个共同的反馈是,听完汇报就两个词:So What?——就这?你看,如果没有呼应听众的期望,没有意义和价值打动他们,那就会是这个结果。
难道不是吗?
很多汇报培训不就这么干的吗?做着“不太对也不太坏”的“差不多”的内容,但是却连“萤火微光”都没有。很多人在台上侃侃而谈,下面的人忙忙碌碌刷手机、发邮件。
美国Toastmaster的大师会往往把笑声的次数、起立鼓掌的次数作为一个演讲好坏的指标。
中国文化比较内敛,但是,有的公司甚至被逼出了以“低头刷屏率“作为演讲效果的反馈指标。
怎么破?
注意力是需要付出“货币”才能获得的:Pay attention.
那用什么“货币”能赢得人们的专注呢?
成年人的注意力一般持续20分钟,现在的专注时间越来越短。我的答案是:价值——传播价值和意义才能快速点燃。这是故事中“Why this”的责任和使命。“成功与否,不在于其中传播的知识内容,而要看听众接收到的是什么。”(莉莉·沃尔特斯、比尔·胡戈特伯《主宰演讲台:一场演讲,让听众记住你》)
——2——
方法论:价值模型
我的主业是培训创新思维,与之结合,我借鉴了一个打造故事分享的价值模型。后来我的一些学员借助它来做“一页纸”故事法——呈现意义、点燃价值。大家也会用它进行思路梳理、项目简介、报告路演、故事分享。
概览一下,这个模型的本质是:深度思考,向上拓展价值,向下反转阻碍。
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你要分享的故事或演讲主题写在一张纸的中间;
第二步、在主题的上方延伸画出两个箭头,问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讲它?有什么意义?对谁有意义?有价值?
第三步、在主题的下方延伸画出三个箭头,思考一下有哪些阻碍因素?看看是否有办法解决,是否能够反转,提供意义和价值。
我采访的不少领导反映,下属汇报工作是一地芝麻,看不见西瓜,没有重点,更没有价值这把钥匙去打开听众的心门。所以我给这个模型起了一个名字——X模型。它既是一个“停”的图标,让我们整理思路,又像一个“叉”或者门闩。如果你在此刻不能点燃听众,后面的机会越来越小,听众注意力和兴趣点的大门越不容易打开。
但是,我们和听众之间往往是信息和决策环境都不对称,就是说不到他们心坎里怎么办?
日本管理学宗师,大前研一先生建议,在讲之前,要先给自己升两级,看看你的领导的领导对这个问题会可能怎么看?怎么想?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期待?有什么计划?做到:N+2, 要源于自己,又要高于自己。以这样的格局和维度思考,你最后可能还会把自己讲成领导呢,大前研一就是成功的例子。
此外,表演行当里有一句名言:演他就成为他,是你只演自己,就是要具备这样的代入感才能想听众之所想,给听众之所需。
“X”模型非常简单,目的是谋定而后动,先慢下来,启动大脑,深度思考,设计出让主题对听众有联系的价值因素,充分预估阻碍因素,再组建有意义的内容,点燃他们。
当下“演讲”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场景越来越需要升级,越来越渴求创新的视角和方法,这要求你我更原创地从思考的底层逻辑出发,做一个“对而好”的分享者,拓展认知边界,寻找新的方向,输出深入的价值和意义。
我有一些学员开始尝试把这个模版迭代到PPT汇报的目录页,让听众对所讲内容立刻有一个全局观,马上能看到哪一个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从而捕捉那一刻听众的关注度。
——3——
应用策略:峰终感受
有了X模型打造意义和价值,下面就是抓住应用策略,关注听众注意力的曲线,获得注意力红利——打造峰终感受。
先来看一个实验数据:这是斯坦福大学一次演讲课上分享的听众注意力曲线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保持专注度的听众比例。可以看到,听一个40分钟的内容,一开始还有75%左右的听众专注,然后在5-6分钟后专注的听众达到峰值,但是随后快速下降,到了35分钟左右,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还保持专注,结束前这个比例会略有提升。
看吧,5-6分钟后听众就开始分神溜号。不过更需要强调的是,如何挽救那根陡峭下滑的曲线?
心理学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了“峰终定律”,基于我们的潜意识总结了一个体验的特点:(Peak-End Rule):在“峰”(peak)和“终”(end)时的体验,主宰了我们对一段体验的好或坏的感受,而跟好坏感受的总比重以及体验时长无关。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你的体验是愉悦的,那么你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即使这次体验中总的来看更多的是痛苦的感受。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越深刻。
这个规律可以用到故事分享中,给自己的故事谱个曲。
我把乔布斯2008年苹果“轻薄”——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发布会做了一个时间轴和内容展示的表格,说明他是如何打造一个很好的峰终感受。
首先启动:Why me?
“欢迎大家,很高兴你们能来。我们有一些’好玩’的东西要展示给你们。大家知道,今天是关于“笔记本电脑”的发布。”
发布会开始。会场一片安静,乔布斯走上演说台,拿起旁边的矿泉水,喝了一口,之后缓步走到舞台中央,不急不缓地说道:“这一天,我已经期待了两年六个月。”话音刚落,会场就响起一片掌声与欢呼声。
接着,Why you? 分享目标:听完“我”介绍的苹果革命性产品,你将感知到苹果的产品如何改变了世界,你也值得拥有这个改变世界的产品,入局改变。
再接着,Why this? 分享价值:为什么做?面对一个和一系列革命性产品的意义?对于苹果的意义?对于行业的意义?解决了哪些困难?会遇到什么阻力?又是如何攻克的?
之后,乔布斯继续说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出现,然后改变一切。然而,苹果曾经……或许应该这么说,一个人一生能参与一件革命性产品就已经足够幸运了,而苹果非常幸运,能够在过去的日子里向大家介绍这样几种革命性的产品。”
然后乔布斯开始细数苹果之前取得的成就,比如1984年研发的Macintosh电脑,2001年发布的第一台iPod。每介绍一种产品,会场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峰终强化:花絮、采访关键技术人员的分享……像电影大片一样展示了:苹果公司不会保留,只会全力以赴让每一款产品充满创意和想象力。
小结一下,在故事分享和演讲中,先打造WWW:Why me? Why you? Why this的场景,好像邀请大家在燃燃篝火旁落座,以“我”的初心,为“你”的真心,以价值和意义的用心,以心换心,敲开听众的心门,把听众从注意力的低谷推向高峰。然后,我们就踏上故事的英雄之旅,娓娓道来,如何历经风雨,如何得见彩虹,如何力挽狂澜,如何终见曙光。
2022年,再小的个体也应输出自己的力量,期待——每个人都能输出自己的力量。
再小的个体也应输出自己的力量。
文章:王参谋
王参谋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王琼工作室 输出的力量
王参谋i+1
总能让你进步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