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由于生存空间,食物缺乏,物种斗争,人类破坏等等,许多动物濒临灭绝,下面我们来看下自然界中十大濒临灭绝的动物吧!
10、澳洲毛鼻袋熊
人类啊!澳洲毛鼻袋熊,体长:102-107厘米,体重:30-32.5公斤,又名昆士兰毛吻袋熊,是一种袋熊。现只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埃平森林国家公园的3平方公里范围内。栖息于半干旱的沙质草原或桉树林、金合欢林地。昼伏夜出,白天躲藏在地下洞穴中,属植食性。是世界上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
由于栖息地破坏:软毛袋熊的栖息地为森林区的砍伐,其栖息地自然遭受破坏,使其数量自然减少。栖息地有小规模火山爆发,影响其生育地。与家畜牛的竞争。虽然没有考拉那么出名,但是这个小家伙已经没有多少同伴了,总共不超过100只。
9、黑犀牛
人类啊!犀牛在地质时代中的第三纪时已在全球广泛地分布。是发现的最古老的犀牛化石,是在始新世(距今5500-3600万年前)早期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此种犀牛的祖先与现代貘类的大小差不多,犀牛祖先之一种森林犀牛在欧洲曾广泛存在过,个体很小且善于奔跑。
体型大的犀牛在渐新世(约距今3600-2500万年前)出现,其中包括当时最大陆生动物-巨犀,它体格健壮、高大,腿长,颈也比现代犀牛长一些,体长约8米,身高5米。巨犀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渐新世早期,至中新世初期就已经全部灭绝了,生存了约3300多万年。在亚洲的苏门答腊犀牛的祖先也是在渐新世出现的。黑犀牛亦称“非洲犀”。犀牛角的用途相当广泛,也正因为如此,才招致绝种的危机。全世界大约3600头。
8、袋翼蝠
人类啊!目前的种群数量只有50到100左右,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北岸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上。
7、东北虎
人类啊!东北虎,(现今世界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满洲虎、阿穆尔虎、乌苏里虎、朝鲜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成年东北虎的牙齿较强大,一般为30个。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犬齿十分粗大。
6、大鲵
人类啊!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娃娃鱼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吉林、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大鲵这一珍贵野生资源,主要因为人的因素,尤其是生存环境丧失、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利用对大鲵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种群急剧下降,分布区成倍缩小,处于濒危状态。
大鲵的人工繁殖全国每年繁殖量已经突破160万尾。陕西汉中是中国大鲵的最大产地,2009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大鲵保护和发展会议上确认,汉中大鲵种群总量突破100万尾,已占全国60%。2010年6月,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授予汉中市“中国第一大鲵之乡”称号。
5、中华鲟
人类啊!近年来,水质的污染,对中华鲟亲鱼的性腺发育、自然繁殖受精卵的孵化以及幼鲟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利。受水质污染的影响,长江口幼鲟分布范围已明显缩小,如70年代以前,中华鲟幼鱼曾是杭州湾的四种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目前,该水域已难觅幼鲟踪迹。而长江口的幼鲟也因水质污染出现了肝癌病变。80年代后,中华鲟产卵群体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雌、雄比已达到3:1甚至5:1,中华鲟雄性亲鱼精子活力逐年下降,也可能与长江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
中华鲟数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为捕捞。1988年以后,中华鲟虽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鲟被误捕和非法捕捞。仅宜昌江段,1986-1996年间,渔民误捕放流的中华鲟就达155尾,还有沿江的部分渔具对幼鲟资源的破坏也较严重。调查表明,1988-1992年间,仅在中华鲟幼鱼集中分布的长江口崇明岛东部滩头及其部分延伸浅滩,每年幼鲟的总误捕量为6350尾至7060尾。除此之外,中华鲟数量减少还因为初次性成熟年龄较高、重复繁殖间隔时间长、受精卵存活率低等自身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自身繁殖存活率低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单位的调查资料记载:1981-1990年产卵洄游的中华鲟年平均为2079尾,1998年为680尾,1999年为601尾,2000年约343尾,2001年为257尾。统计资料表明,中华鲟资源急剧下降,而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4、扬子鳄
人类啊!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例如安徽浙江江苏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多年来遭到大量的捕杀,洞穴被人为破坏,蛋被捣坏或被掏走。而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扬子鳄的主要食物--水生动物的数量。70年代开始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使扬子鳄的数量有所上升。1983年的普查,发现野生扬子鳄数量仅有500条。
3、北极熊
人类啊!专家们将20种气候变化计算机模型与卫星对北极冰盖的观察数据作比较,其计算基本是以业已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为基础的。专家们认为,无论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未来是否得到抑制,现有污染物到2050年时将使北极的冰大大减少。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有关海冰融化的预测准确的话,全球北极熊的数量到本世纪中叶可能减少三分之二,甚至有可能比这一预测还要悲惨,因为北极海冰消失的速度或许会超过现有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北极熊到2050年时可能从北极海冰融化速度最快的地区消失。剩余的北极熊中,有许多到2100年时也可能消失。北极熊目前的数量约为1.6万只。
2、丹顶鹤
人类啊!丹顶鹤的栖息地是丹顶鹤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海滩及近水滩涂。成对或结小群,迁徙时集大群,日行性,性机警,活动或休息时均有只鸟作哨兵。
中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北京动物园1954年首次饲养展出丹顶鹤,1964年繁殖成功。
在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在1960年代以后急剧加重,对湿地的围垦不仅侵占了原有的栖息地,还使原本连通的水系阻断,再加上近些年远东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水域面积缩小严重。人类活动引入的污染也威胁着丹顶鹤的生存,此外如烧荒等开垦方法,对丹顶鹤的巢材和掩蔽处毁坏严重,致使其分布更为狭窄。
由于自古东亚地区对丹顶鹤就有着对其羽毛和器官的需求,猎杀就难以避免。虽然近些年随着保护法规的建立,直接的猎杀很少发生,但是投毒用来猎捕其他水禽的方法,已成为丹顶鹤的重要死因。
1、大熊猫
人类啊!大熊猫,或称熊猫,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生长于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是中国特有种。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大熊猫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