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去抓药,医生家的小姐姐说这两天精气神不行,我说是因为春困嘛,她说一个人连轴转,累的不行。
一天娘家自己家两边跑的做饭收拾洗涮,伺候换药,过两天小姑子回来,还要帮忙看娃、做饭,没人搭把手,身体得不到喘息的机会。
听着小姐姐的满腹牢骚,我闲聊的说,我就不喜欢北方的男的这一点,包括我老爸。
在家就像甩手掌柜,啥都不帮忙,别说做饭,酱油瓶倒了都不扶。衣服别不指望洗了,连放都是乱七八糟的,回到家就整个一大爷。自己不做就算了,看到别人做,还指责的说怎么能帮女人洗衣服。
毕业后在浙江呆久了,每次听到身边的本地同事说,家里是公公、老公做饭,我总在想,这做饭难道也讲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家里和陈美女讨论过很多次这个问题,陈美女说“你老爸这是我心疼他在外面忙不停,所以家里做饭这些我就做了。”
每当这种时候,我心里就总有个疑问🤔“那些做饭的不一样也是上班的嘛?”
或许是真的不一样吧,在我的老家山西晋西南地区,是传统的农耕文明,果树种植、庄稼播种打药都是力气活,而男人在这方面比女人占据先天优势,就此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近些年,政策好了,开始机械化种植了,但是几十年的习惯一时也难以改变。
而江浙沪地区,浙江轻手工业为主,女性经济收入更高。解放初期,上海女性的就业率在全国名列榜首。女性经济的独立自主,意味着一大批女方条件优于男方条件家庭的诞生。
当女方生产力或者家庭条件社会资源远远优于男性时,女性自然而然的承担了更多的经济责任,同时男生就要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家务责任。所以,去菜场买菜,围着围裙做饭就成了江浙沪男人一道靓丽的风景。
所以,与其说是一乡一俗,不如说是经济基础决定家庭责任分配。看文的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