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作者: 翅之梦 | 来源:发表于2022-02-25 09:40 被阅读0次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①,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②。”

中峰云:“凡情未涤③,正眼未开④,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众曰:“善恶何致相反?”

中峰令试言。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⑤,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

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⑥。”

中峰云:“未必然也。”

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⑦,袭迹者假⑧。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注释】

①中峰和尚:元代高僧明本,浙江钱塘人。俗姓孙,字中峰,号幻住道人。元仁宗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②无稽:无从查考,没有根据。黄宗羲《原君》:“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③凡情:凡人的情感欲望。

④正眼:正知、正见的眼睛。能够认知正确的见解,也就是远离诸邪知、邪见的如实知见。

⑤詈(lì):骂,责骂。《战国策·秦策》:“乃使勇士往詈齐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⑥廉洁:语出战国晚期屈原的《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王逸注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指洁己存耻的道德心理情感和清正自约、不贪财货、不贪禄位的行为。

⑦根心:发自内心,自觉自愿。

⑧袭迹:注重形迹,沿袭他人的行径,谓取法。《韩非子·孤愤》:“今袭迹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译文】

什么是真假呢?从前有几位儒生,拜谒中峰和尚,问他说:“佛家说善恶报应,就像影子追随身体一样灵验。现在有一个人很好,但他的子孙却不兴旺;有一个人很坏,但他的家族却十分兴盛:佛家的说法看来是没有根据的。”

中峰和尚说:“凡人的情感没有涤荡干净,能认清事物本质的正眼没有打开,就会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这也是常有的事。不去埋怨自己把是非颠倒,却反而埋怨上天的报应有错误吗?”

众人都说:“你说的善恶怎么会相反呢?”

中峰和尚让他们试着举例来说明。

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尊敬、礼遇别人是善。”

中峰和尚说:“不一定是这样的。”

一个人说:“贪图财物去拿本非自己的东西是恶,清廉有操守是善。”

中峰和尚说:“不一定是这样的。”

众人都详细地说了各种情状,中峰和尚都说不一定这样。大家便请他解释一下。中峰和尚告诉大家说:“对别人有益,那就是善;对自己有益,那就是恶。如果能有益于别人,那么骂人、打人也是善;如果对自己有益,那么尊敬、礼遇别人也是恶。所以人们去行善,如果有利于他人那就是为公,为公的就是真的;有利于自己的就是为私,为私的就是假的。另外,发自内心的也是真的,沿袭他人的就是假。还有不求任何回报而行善的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行善的是伪善。像这些道理,都需要自己认真的分辨、考察。

【点评】

什么叫做真善、伪善?从前,有几个读书人,参见中峰和尚并质询佛教的善恶报应之理。佛家讲善恶报应,就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十分快捷灵验。这也是与佛教的因果说相联系的。因是能生,果是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这就是所谓的因果之理。佛教讲因果,有世间和出世间两种。所谓世间因果,即“苦”和“集”二谛。苦是果,集是因。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的,这种苦果,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业因(集),由于业力的牵引,所以感受人生的苦果。所谓出世间因果,即“灭”和“道”二谛。灭(涅)是果,道是因。佛教认为要摆脱人生的痛苦,就要遵照佛陀的教法去修道,断除烦恼;以修道为因,将来证得涅槃(灭)正果。因果报应是佛家的重要学说,一般所说的“报应”,只是偏指做恶事得恶果而言。

这几个读书人从看到的社会现实出发,对佛教的善恶报应理论予以诘难。他们举例说,现在有某人行善,他的子孙并不兴旺。某人是做恶的,但他的家庭事业却很发达。由此他们认为佛家善恶报应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无稽之谈。而佛教的善恶报应之说,是与佛教的三世说相匹配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佛教认为,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经》说:“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可见人们现在所受的祸福,是以前世的善恶为因的;而现在的善恶,又会成为后世的因。

中峰和尚不直接为“善恶报应”的理论作辩解,而是论述何为真善、伪善。中峰和尚说:“一般人的世俗情见没有洗涤清净,因此还没有打开正知、正见的眼睛,常常有将真善视为恶,将真恶视为善的情况发生。不怪自己是非颠倒,却反过来埋怨上天的报应有了差错。”佛典认为,人们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反于本真事理就有颠倒妄见。也正应了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

大家迷惑不解,进而问道:“善恶怎么会被弄反呢?”

中峰和尚就让他们试着举几个例子。

一个人说道:“骂人打人是恶,敬爱人、礼敬人是善。”

中峰和尚说:“未必都是这样。”

一个人说道:“不择手段地贪爱钱财是恶,操守清白是善。”

中峰和尚说:“未必都是这样。”

大家纷纷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但中峰和尚都认为未必如此。

所以众人就向中峰和尚请教。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是善;做有益于自己的事,是恶。”春秋末年,剑客要离由伍子胥推荐给吴王,被派去刺杀在卫国避难的公子庆忌。要离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行前请吴王杀掉自己妻儿,断己右手,然后假装出逃卫国。到了卫国后,又在庆忌面前大骂吴王,又向庆忌假献破吴之策,与庆忌结为好友。后乘庆忌不备,将其刺死。不知对于剑客要离为了别人,而杀妻断手又要作何评价?

只要对别人有益,即使是打人、骂人也是善。“周瑜打黄盖”,为了获得整个战局的胜利,这也可以说是善了。当时曹操率兵八十万,攻打东吴。在强敌压境的形势下,东吴大将黄盖向主帅周瑜献计,愿受皮肉之苦以往曹营诈降,然后伺机实施火攻,击退曹军。周瑜采纳此计。当周瑜召集众将议事时,黄盖故意大讲曹操不可打,要周瑜弃甲倒戈降曹。周瑜佯装大怒,令人把黄盖拖翻杖脊五十,使得曹操对黄盖投降深信不疑。后在东吴和曹操决战时,黄盖以献东吴粮船为名,前往曹营诈降,而实际却指挥装有引火物的船只来到曹营,顺风点燃这些船只,成功地实行了火攻,大败曹操。

如果只是对自己有益,那么即使恭敬人、礼敬人,也都是恶。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但又恐怕群臣不服,于是在未动手夺权时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他特地叫人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鹿为马”,大臣们都畏惧赵高,所以有的人不敢作声,有些人为了讨好赵高,便歪曲事实,随声附和说献上的是马。由此看来这些“指鹿为马”的大臣虽然恭敬赵高,但其行径却实实在在的是“恶”。

所以,人们做善事,能利益别人的就是出于公心,出于公心就是真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至公。“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祁黄羊也是大公无私之人。春秋晋平公时,南阳地方缺了个长官,便征求大夫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推荐了解孤。晋平公很惊奇,问他:“解孤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举他?”祁黄羊坦然答道:“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胜任南阳的长官,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觉得有理,就委任解孤为南阳长官。解孤到任后,为地方办了不少好事,受到百姓的普遍好评。不久,晋廷要增加一个中军尉,晋平公又请祁黄羊物色,祁黄羊推荐了祁午。晋平公听了就说:“你推举儿子,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答道:“大王问谁可做中军尉,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孔子听到了上面两件事后称赞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美德。历史上无数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等,他们那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历尽磨难,以身殉国的“公”、“忠”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而只想自己得到利益的就是私,出于私心的就是伪善。而且发自内心、自觉的行善是真善,模仿别人、做表面文章的是伪善。为善而不求任何回报的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求回报的是伪善。

像这些道理,都需要自己认真的分辨、考察。

相关文章

  • java导出导入

    jar包引入 poi 3.16 poi-ooxml 3.16 poi-ooxml-schemas 3.16 com...

  • 危险,公交车!(完整版)

    2015.3.15—3.16

  • 日本樱花3月

    3.12 3.13 3.15 3.16

  • 知春

    知春 3.16 桃花...

  • cocos2dx 3.16 cpp android studio

    新建项目运行cocos 3.16 根目录(F:\cocos2d-x-3.16)的setup.pycocos new...

  • 论语打卡第二十天

    【原文】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3.16 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射透为主,...

  • 2018-10-19

    Learn effortless english 3.13,3.14,3.15,3.16

  • 3.16

    颅顶的蛋壳热气球般飞升,上帝视角下冰冷的沧海摇晃像水晶杯里的红酒--于泼溅的边缘欲擒故纵。在黑暗深渊沉睡多年的At...

  • 3.16

    20180316 今日计划 今日完成: 明日计划:

  • 3.16

    外面风很大, 斑驳的树影透过窗帘的空隙在墙上张牙舞爪, 像是等候进入梦中的小恶魔, 当心中升起“不害怕”三个字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lx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