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之前,欧阳修也写过元夕,词是这样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以去年和今年对比,物是而人非,表达出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和思而不见的伤感。这是一首爱情诗,背景也是元夕,元夕越美,越能衬托出与情人约会的美好和情人不见的伤感。可以说,对情的表达,元夕的背景出力不少。
辛弃疾的这首词同样也是写元夕,他同样把元夕写得非常美,比欧阳修的“花市灯如昼”着墨多得多,可谓是大肆渲染啊。你看,有“东风”,烟花如“花千树”,落下的火焰是“星如雨”,周围还能看到“宝马雕车”,月光流转,还能闻到满路的香味,还能听到“凤箫”声动,元夕自然离不开彩灯,彩灯怎么样? 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真是从视听嗅等角度把元夕的热闹、美丽写了出来。
美景自然也离不开美人。辛弃疾接着写美人,美人也是渲染写出,蛾儿、雪柳、黄金缕写出了美人的装饰之美,写完装饰还不够,如此只是写形而无神。接着写笑写暗香,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写,写出了神韵,美人之美真是引人联想。
如果辛弃疾接着写美人之美,写美人在元夕之乐,那么这首词也不过是一首辞采华美但格调不高的词。辛弃疾下面来了一个转,一个出乎意料的转,词人所欣赏的美人与众不同,她不在繁华景中,她不在美人群里,而是特立独行地处在“灯火阑珊处”,真是与众不同的落寞啊。
为了写出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美人,词人用元夕热闹之景、元夕众美人衬托之。在造词遣句上,也很有讲究,“众里寻他千百度”之“众里”蕴含词人本以为这个美人和其他美人是一样的,所以在众里寻找,而“千百度”以夸张手法写出寻找的次数之多,寻觅之急切,但结果让人失望,没有找到啊。“蓦然”“却在”写出词人之意外,也许本已放弃,但在无意中找到了,这意外中有惊讶,也有惊喜吧。这美人多么不同凡俗啊。
美人在诗词中多有象征义,从屈原的香草美人开始,历代多有用美人象征理想、高洁的人格或贤臣明主,可谓蔚蔚成风。本词中这个美人无乃词人之外化乎?有心杀敌,收复中原,但一腔热血,谁人理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