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灵枢经正义精讲217

灵枢经正义精讲217

作者: 老黄历择吉 | 来源:发表于2024-08-09 11:06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17

热病第二十三

4/8


原文: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颥目瘈,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

寒热痔(“寒热痔”应移至下文“热病体重”之后——译者注),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胳(“胳”当为“络”——译者注),得气也。

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原文译文对照:

~~~~~~~~~~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而痛无定所、浑身难受,耳聋,四肢懈怠不能自主运动,口液干涸,身体阳分(体表、头部等)发烧,阴分(体内、四肢末端等)却感觉寒冷,这是热邪已深入骨髓的证候,此为必死之症,无可救治。

热病头痛,颞颥目瘈,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

热病见头痛、自颞颥部(人和某些其他哺乳动物头两侧的区域,在眼和前额之后,颧弓之上,耳之前)至眼睛,筋脉抽挛作痛,易流鼻血,这是热邪上逆的厥热病证候。应采用九针中的第三针——鍉针,来根据病情虚实及病位所在,补泄刺治。鍉针,长3.5寸,其针尖锋利度如同黄米和小米,适用于按压经脉却并不刺破皮肤,以此释放邪气,并导引、提振正气。

寒热痔(“寒热痔”应移至下文“热病体重”之后——译者注),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胳(“胳”当为“络”——译者注),得气也。

热病见四肢沉重、寒热交争发为痔疮、肠中有热邪,因脾胃主肉,此病邪在脾胃,脾有邪则体重,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有邪则肠中热,痔疮属大肠。应当采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取刺脾经俞穴太白穴、胃经俞穴陷谷穴、足部趾间穴(五足趾间四分叉上之稍靠近足背侧的点位),以及足阳明胃经通往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丰隆穴留针时长以得气为限(丰隆穴不在后文所载的刺热病之59穴内——译者注)

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见挟脐两侧拘急、疼痛,胸部与两胁满闷,此为邪在肾脾二经:肾经挟脐而脾经散于胸胁。故当取刺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足太阴脾经之阴陵泉穴(涌泉穴、阴陵泉穴,俱不在后文所载的刺热病之59穴内——译者注);又因肾脾二经俱上络咽嗌(咽喉),故还需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针刺咽喉内里。锋针,也叫三棱针,有三面刀刃,适合在有漫长病变史的病位行针。

~~~~~~~~~~

老黄历择吉,2024.7.22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16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18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灵枢经正义精讲2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ne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