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1/15/2019 (天地过客)

01/15/2019 (天地过客)

作者: 一头猫咪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17:39 被阅读63次

按:今天看到一篇写走饭的文章。走饭离开接近七年,14年的时候三饭还为她做了一期节目。后来走饭的最后一条微博陆陆续续地进了一百五十万条留言,并且至今为止留言数目的增长并未变慢。三饭当时说,走饭这个单纯而可爱的女孩没能给自己找一个存在的理由。走饭的微博现在成了隐秘的树洞,接收着来自这个孤独星球的万语千言——这算不算得上一个存在的理由呢?有些人死了却比活着的时候有名得多,并且留在了这么多人的心中。

早上业务不错还挺高兴,至此恹恹。于是重读《伊达政宗》后记如下。

随想伊达政宗 【摘录自山冈庄八作品《伊达政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时代的演进及一个人的生命发展史当中,了解到人类生存的意义。如果想要以先人为背景,重新评估身为现代人的价值,那么伊达政宗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人物。因此过去我曾三度试图写下伊达政宗的事迹,但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战国武将当中,他是少数几个能和信长相提并论的名将之一。因此在着手记录他的生平事迹时,往往必须添加一点笔者的人生经验才行。

【……略】

根据我的了解,政宗所表现出来的叛逆性,主要出现于丰臣家的没落期至德川家的勃兴期之间,亦即所谓太平时代的开显时期。由此看来,他真不愧是一位具有先见之明的文明批评家。中年以后,政宗接受家康、秀忠的委托,成为大长老,重新睥睨天下动向,开启一族永续之道。这些傲人的成就,全是由于他那不屈不挠的叛骨精神在背后支撑所致。如果这份叛骨精神始终不成熟,那么人类的幸福之芽必将枯死,而政宗也会堕入低俗的野狐禅中。

良质的叛骨精神,是不向任何人屈服(当然也不会屈服于藏在自身的利己心)、能够自由自在地伸展,进而达到大悟境界。由此看来,叛骨精神即相当于进步的基础。或许伊达政宗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于领悟中迷惘、于迷惘中得到领悟的情况下度过的吧?

更重要的是,伊达政宗至死为止,仍然不忘展现人类气概的重要性。

就现代常识而言,伊达政宗阐明了一个难以言喻的事实。那就是,他并没有禁止陪臣们在其死后殉死的风气。当然,当时的日本社会仍然残留着殉死的风气。但是对陪臣本身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因此,在有生之年一直不断砥砺政宗的家康,早在生前即明令禁止这种风气。「与其殉死,倒不如抱持这种精神在有生之年竭尽心力为公家服务。」

但是,比家康更为辛苦的政宗,却未特意加以禁止。

【……略】

在其遗训的第二条里,曾经提到俭约的重要性。既是俭约,当然必须忍受各种下自由的痛苦。

「既是人生的过客,又有什么好痛苦的呢?」

这是政宗的说法。

「不论是多么难吃的食物,也必须把它吃掉!人类原本就是过客,又有什么好挑剔的呢?」

人生观比家康更为淡薄,坚信「人生乃浮世之旅」的政宗虽然认为俭约十分重要,但是却让二十多名家臣为他殉死,(也许这些人是真的想死吧?……)或许政宗是这么想的吧?

政宗当然也不希望成为他人生命的打扰者。

在殉死的家臣当中,有像冈崎喜斋那样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有佐藤内膳、南政吉、加藤安次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这些人就好像背负着十字架的殉教者一样,已经到达生死如一的境地。

现代的传教士经常喜欢利用殉教者来鼓吹他人信教,但是据我所知,这些人并非全部都是自愿背负着十字架殉教的。所不同的是,为政宗殉死的家臣,是真的抱持必死之心,希望追随主上于九泉之下。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觉悟。这种对生死的领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也可以说是一种武士道,是君臣之间情谊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所以政宗才不曾禁止其臣下殉死吧?

生死和幸福、信仰一样,具有外人所无法窥知的神秘感。

这就好像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些人因为认为吃偷盗物资是违法的事情,所以宁愿活活饿死一样。在这些人的观念里,与其食用偷盗物资而苟活于世,倒不如饿死以免受辱。同理,为政宗殉死的家臣也许认为死了比活着更有意义,所以才做此决定吧?

在这个各种人都有的现实世界里,生死问题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因此我们当然也不能横加干涉。

家康之所以禁止殉死,完全出自一种身为指导者的理论教育。换句话说,家康认为生命是上天所赐予的,因此最终仍须奉还公家。不过政宗的看法却又不同。他认为人类的生死观是不容他人干涉的,因而并末严令禁止家臣殉死。

事实上,政宗曾在浅草地内看过殉情而死的男女之尸体。不论是殉情、殉教或殉死,都是值得尊敬的行为……既然有此认识,又何必刻意加以压抑呢?

另外,根据政宗遗言所建造的政宗庙,其屋顶、梁柱、门扉,甚至每一根钉子左右都不均衡,以致门扉摇摇欲坠。事实上,这是政宗故意制造出来的效果。许多曾经到过仙台的旅客或许已经发现,除了庙宇之外,甚至连墙边的树木也有上下凹凸不平的现象。

或许如此才能保持整体的统一吧?

「世间之人有各形各色,不但脸形各异,甚至连想法也有所不同。在这个由各形各色人类聚集所形成的社会当中,使其心志统一乃是身为君主的任务。即使外在不能统一,但是内在却绝对必须保持统一、协调,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这种想法乍听之下似乎有些别扭,但是仔细想想却又不无道理。总之,政宗的想法和一般人的想法,是全然不同的。

当母亲和弟弟小次郎设计毒杀政宗时,为其调配毒药的是御典医高屋喜庵。政宗虽然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并未处罚喜庵。这件事情过后不久,政宗写了一封信给喜庵,告诉对方自己的脚不慎被火烧伤,请他立刻前来为其治疗云云。对于曾经想要毒害自己的喜庵,政宗却毫不在意地请他前来为自己疗伤。这种豁然的表现,适足以说明政宗的处世态度。

当然,这和他的生死观也有很大的关联。

「生命是我所不了解的事情。」这是一种生死如一的实践精神。

「不知生,焉知死?」既然是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又何必一味地求取,以致身心均陷于苦恼之中呢?因此当自己还活着时,政宗总是尽可能依照自己的方式而活,而这也正是独眼龙政宗的生活态度。

政宗对于人世间的无常感颇不以为然。

「让想死的人在他想死的时候死吧!毕竟,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只能经历一次死亡。」如果不是具备这种自信的话,恐怕政宗早就拿着枪炮,浑然忘我地对准敌人了。身为现代人的我们,自然很难理解古代武士视生命如鸿毛的生死观。

「今生能够活到现在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因此,即使是在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政宗也不愿让人察觉他内心的苦闷。也就因为如此,他那看似平凡的遗言,反而能够深入人们的内心深处。

「人类原本就是天地间的过客,又有什么好挑剔的呢?在临去之前,必须先好好地打个招呼,然后才能放心地离开。」

留下这句话后,政宗就这样合掌气绝。

--------------------------------

【我……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15/2019 (天地过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ny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