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物学思维~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25&26

生物学思维~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25&26

作者: Carreybook | 来源:发表于2020-10-21 20:22 被阅读0次

  作者在本节继续介绍人类面对复杂系统的历史变迁,早期人类文明的时候信息亮不是太多,少数人通过持续努力学习和了解可以成为博物学家,懂得当时大部分知识,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积累空前爆炸,再也可以一个人能懂得世界各地的大部分知识,学习都是学不完的,因为整个知识和经验系统已经变得异常复杂。

那么,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到底是谁呢?我不知道。事实上,应该没有人能洞晓人类文明所生产的一切。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知识体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即使只是想要了解所有新知识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在我们眼中,宇宙也变得更加复杂难懂了。不过,在“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所生活的时代,甚至在更早之前,确实存在不少努力让自己变成无所不知的人。这种努力往往和一种被称为“珍奇柜”或“珍奇博物馆”的事物密不可分。(历代君王好像都爱搜集这些)

“珍奇博物馆”一词,德语为“wunderkammer”,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房子,其主人为了掌握世界上的“全部知识”而四处搜集珍奇事物,最后把房子塞得满满当当。珍奇博物馆可谓是怪异物品的庞杂集合,动物标本、草药、绘画,应有尽有。通常,它们的主人是富有的欧洲贵族。珍奇博物馆既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了解宇宙及其间奇迹的窗口。在珍奇博物馆中,你只要看上一眼,就可以窥见整个宇宙及其间的一切现象。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有些珍奇博物馆似乎只是大杂烩般的存在;更加重要的是它们永远不够大。(发现了新大陆以后,世界更加大)

但是,这些珍奇博物馆所陈列的事物远非世界之全部,想要包罗万象是不可能的。每一家珍奇博物馆的存在都意味着某个特定的选择过程已经结束。而且,在这种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专业化分工的深化痕迹。随着知识的范畴逐渐超越了地域、文化和心灵的界限,想要掌控好周围的系统,我们就必须求助于专业化。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更好地理解细分领域,比如先进武器,或者某个学科的子领域。当然,这种转变绝非一日之功。(现代社会都是转型专业化了)

在几个世纪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许多人仍在试图理解周遭世界,而这种努力不再只是简单的收集过程。事实上,他们都博学多识,例如生活在17世纪后半叶至18世纪前半叶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根据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的说法:“在26岁之前,莱布尼茨为神圣罗马帝国制订了一项法律改革计划,还设计了一台计算器,并试图游说路易十四不要攻击莱茵兰,而去修建苏伊士运河。”用腓特烈大帝的话来说,莱布尼茨一个人就是“一所完整的大学”。(莱布尼茨绝对算得上是天才)与此类似,牛顿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将物体的下落轨迹、火星的运行轨道等所有现象都统一了起来。

由于人类的集体知识一直在不断增长,所以“知识负担”只会越来越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做出新的贡献,我们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学习。在另一篇与他人合作的文章中,琼斯还指出,1639年,约翰·哈佛在临终前将财产和藏书遗赠给哈佛大学的前身,这也是哈佛大学名称的由来。当时,他的所有藏书总共只有320本。而在今天,仅仅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就保存了超过3 600万册藏书,以及其他印刷资料。(书籍总量翻了十几万倍呀,可怕)“知识负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沉重过!当我们试图构建或理解复杂的系统时,不仅需要了解更多,而且还需要掌握日益专业化的知识。

我们身陷两难境地。为了更多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上的复杂系统,比如人体,我们需要将传统医学分解为众多专业化的医学学科。与此同时,我们正在构建的系统,或者说使世界运行起来的技术,却日趋庞大和复杂。于是,我们又不得不将许多不同的专业领域“缝合”到一起。举例来说,金融系统的构建需要物理学家参与;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也需要经济学家参与。又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有赖于软件、激光、汽车工程、数字测绘等领域的专家的通力合作。(没有细化的分工 很多大工程也几乎完成不了,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以解决那么多复杂问题)

换句话说,专业化帮助我们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我们也更加依赖于跨领域“汲取营养”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所有相关领域了如指掌。然而在今天,任何人都不可能拥有全部知识。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对谁来说,这些系统在整体上都是不可理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需要清楚自己的边界)

解决方案之一是推进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将不同领域的专家组织到一起,这样就有可能在前沿地带取得突破,进而构建出特别强大的复杂系统。在软件开发领域,尽管有一些技术系统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小团队创建的,但在更多的时候,创建工作需要大规模团队的长期合作。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有人加入和离开。如果将团队工作可视化,也就是将关键软件的开发过程用信息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过程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由文字、会议和分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流动集束。在分叉点上,不同的个体来来去去:加入进来,参与软件开发,共同处理不同的文件,然后离开。因此,作为这种过程的产物,软件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往往极其庞大,以致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上百万行代码,一个人看都看不完呀)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因为完全了解某个特征的人可能早就离开团队了。

专业化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进程,它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但同时也将我们带入了纠缠世界。在纠缠时代里,我们不得不依赖于生而为人终无法拥有的、复杂的技术系统知识。事实上,没有人能拥有这种知识。人们千方百计地想要走出这种困境,譬如,有人说,是时候召回博学者和多面手了,应该让他们在当今时代重获新生。我们将在后文中再度审视这种可能性,在这里,我们必须先认识到:在个体所能处理的知识体量,与其需要了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系统知识体量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的确无法逾越,大家都不是神仙)

不幸的是,我们常常忽视这种不匹配;等醒悟过来,为时已晚。我们构建了大量复杂的技术系统,并确信构建的基础是符合逻辑的,直到它们迫使我们面对出人意料的结果——错误和故障,而这些结果会导致诸如全球金融市场之类的重要系统陷入混乱,甚至崩溃。有些系统会做出一些离奇的行为,这些行为甚至连设计者本人都不曾预料到,这样的系统被称为“技术狼人”。(所以软件的调试和维护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微软打了二十多年补丁,哈哈)在计算机科学家小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眼中,大型软件项目自带难以控制的“狼人”倾向:“在我们的民间传说中,有很多令人噩梦连连的怪物,其中最恐怖的就是狼人,因为他们会出其不意地从熟人变身为恐怖的怪物。”

相关文章

  • 生物学思维~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25&26

    作者在本节继续介绍人类面对复杂系统的历史变迁,早期人类文明的时候信息亮不是太多,少数人通过持续努力学习和了解可...

  • 2018-08-14 生物学思维(生命思维)

    我非常的喜欢生物学思维,生物学思维是一个高纬度的思维,用高纬度的思维可以解决低纬度的非连续性问题! 生命的道是生物...

  • 读书笔记-富人的财富档案17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早安! 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富人们的最后一个财富思维:富人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穷人则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 无所不知的人

    跟着秋风捡枯叶 一片片 一枝枝 挂满成长的伤痛 压住美好的开始 我见到了我 深不见底的眼睛 冷如雪山的心情 碎了的...

  • 生物学思维~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33

    作者在本节开始探讨为何生物学思维成为了人类最主要的两种思维方式之一,与经典的物理学思维相比,生物学思维有哪些特...

  • 人造技术的思考

    背景 前沿科技里说到了合成生物学,也就是最近讨论比较热门的人造肉、蜘蛛丝等概念,其核心就是用工程思维重构生物学功能...

  • 妨碍思考的,往往是知识

    1.做一个凡事思考、而不是无所不知的人,很重要。 要凡事思考、而不是无所不知。生活中随时保持自己的思考,由此产生出...

  • 学习力之成长型思维

    如果缺乏成长型思维,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是固定型思维的人,那么这种思维模式会改变我们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 生物学思维

    生命是地球长最伟大的产生,与天地存在,生生不息。第一要务生存第二多赚钱求,在区域国家甚至国际竞争第三走更远求发展第...

  • 生物学思维

    在科学的大旗下伫立着诸多以不同方式和角度来诠释世界的学科,其中生物学和物理学就是两个有着显著差异的学科。物理学追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物学思维~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25&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oe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