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时参与了三个线上课程。其中一个是长投学堂的理财课。
所从事的保险行业,就属于理财的一个基础工具。另外,我认为投资是人生一门长期的作业。于公于私,都需要不断增长自己的理财智慧。
这个理财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不是掌握了多少技能或手段,而是投资理念的再学习和再强调。
1
“对于一个追求财富自由的人来说,一旦在投资的起点线上比别人晚5年,即使5年后,你投资的资金和别人一样,也可能一辈子都赶不上别人。”
5年,在一生当中很短。基本连10%都不到。但量化一下,就发现,事实的残酷性。
分别在22岁、27岁、32岁开始每月投资1000元,年化收益8%,60岁时22岁起步的收益240万,27岁的145万,32岁的只有90万。
22岁比27岁,多投的5年,总付出1000*12*5=6万;60岁时多获得的收益,240-145=95万。
仅仅早5年的时间,收益几何级增长。
复利的可怕在于,即使你一开始的投资量很少,但几十年的“复利效应”过去,就会产生巨大差异。
上面是基金定投的方式,其实同样的“梗”在保险领域一样。
前段时间,有同业在朋友圈晒过一笔账:
这其中还得保证客人从30岁到35岁健康状况一直稳定,假设中途什么意外发生,那这笔时间成本就太昂贵了。
作为理财顾问,经常听到“我再想想”,“现在经济紧张”,“晚点再考虑”,有时真的蛮纠结,从理性分析,当下是最符合客户利益的时机;但多费唇舌,会给客户很大压力,认为你在PUSH他,尤其是朋友之间就更加敏感了。清晰、准确地让客户愉悦地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个度怎么把握呢?一门功课。
2
晚入场了,我怎么补救?得要花多少努力和时间?
同样上面例子,27岁开始、要在60岁前赶上22岁的收益,需要每月月供1500元。换言之,你晚起步5年,就在要未来33年中,每个多投入50%资金,拼尽全力,才能勉强赶上。
很多人在理财方面都有这样的误区,“我现在钱太少了……没什么财可理。”或者“万一要急用,怎么办?”
其实,包括我自己,在钱的安排上都小心翼翼。生怕钱都投出去了,有一天要急用钱,没钱可用。
但实际上,你每推迟一天,复利都会发挥反作用。注意,是反作用。
理财,说到底最后也还是执行力的问题。
上完课,我都开始赶紧梳理自己的情况,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