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说你是拖延症患者?请进!

听说你是拖延症患者?请进!

作者: 小亮聊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1:55 被阅读13次

    豆瓣上有一个“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人数已达十七万之多,并且每天以几十的速度增长,看一下周围也能看到很多正深受拖延症其害的人,比如在学生群体中,很容易看到“越到考试,越不想看书”的现象,到最后“放弃治疗”。

    拖延怪圈

    再比如这个常见的,恶性循环的拖延怪圈:在接受或者被安排一项任务时,你自信满满,总觉得这一次一定能够妥妥的完成,但是就是不想马上开始,坚信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安排,事情就会自然而然的启动,过一段时间以后,事情没什么变化,于是有些担忧;原本想着早点开始,但是已然错过了时机!焦虑,压力随之而来,想着得马上做点什么,然后想着好歹有这份心了,再说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于是怀抱着希望,幻想着等会儿瞬杀任务;又过了一会儿,还没上手,于是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想着有可能完成不了,一连串严重的后果在脑海里浮现!于是后悔没有早点开始,开始自责,焦虑,然后开始做一些不相干的事,整理桌子,文件,什么都做,就是不做任务!忙的不亦乐乎,甚至有种充实感,以此来欺骗自己至少做成了一些事情,从而缓解了部分焦虑;然后感觉好累,想着做点开心的事来改变下气氛,看看电影,上上网,打把游戏,但是没有完成任务的阴影挥之不去,始终感觉心头有什么东西压着没法自由呼吸,对正在做的事也无法感受到乐趣,开始内疚,担忧,厌恶自己;过了一段时间,你希望没人发现这件事,并创造出事情不断取得进展的假象,同时避开任何可能暴露真相的接触,开始盼望着奇迹来拯救自己,至少给个缓刑!最后,什么都没出现,于是开始恐惧,认为自己有毛病,那些能按时完成的是因为他们自律,聪明,他们就是行!最后的最后,做还是不做?!不做就是放弃治疗;选择做的人想着不能再等了,于是开始做事,做了一会儿也许会发现,事情还没那么糟甚至感受到了一丝乐趣!想着当初为何不早点开始?搞得自己受这么多煎熬!于是和时间赛跑,啊,快做完啦!!做完之后为自己感动不已!看着自己奋战的成果,心中感慨万千,发誓永远不会再拖延!!!想着下一次如何有条不紊的完成任务。直到下一个任务,开始新一轮循环......

    《拖延心理学》简介

    今天要介绍的书是《拖延心理学》,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拖延工作坊创始人,简·博克以及莱诺拉·袁,两人潜心研究拖延症25年,运用了字源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社会案例,写成了这一本关于拖延症的圣经。得出了一个结论: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比如说——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目标太过遥远等等,而这些如何导致了让广大群众痛不欲生,无法自拔的拖延?

    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拖延症患者却并不能识别表面现象之下的这些情绪,因为他们利用拖延来缓解不舒服的感受。

    典型的几个拖延心理机制(隐含假设下的无数恐惧与消极反抗)

    1: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凡事必须做到完美,那么往往会陷入拖延,宁愿拖着也不愿意努力做事,因为不愿意冒风险被别人评判自己的失败,如果相信事情成功有风险,那么就会通过拖延降低事情做成的概率。

    这种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自我期待往往过高,对犯错更是极为在意,同时对自己不抱希望。他的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所以宁愿陷入拖延的痛苦,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失败带来的耻辱——隐含假设:失败之后自己会被贴上无能的标签,通过拖延使现状变成价值感=能力≠表现,因为没有认真做!如果侥幸把事情做的挺好,这时候往往会想:看我潇洒的转危为安!要是我一开始全力以赴,那还得了!或者用自残的形式,用一只手打篮球,这样的话如果败了(选择失败)就有借口,想着要是拿出全部实力,打败对手还不是小菜一碟!只要认为自己的失败是自己选择的,就可以继续相信自己依然是完美的。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往往还会有“优秀不用努力”的想法,什么时候遇到问题都要快速解决,不能瞬间解决就说明自己很蠢!所以遇到任务,不能做到立马解决,就立刻停止,以免暴露了自己“很蠢”。或者等着最后完美的捷径出现。

    对于这种拖延者,我想说的是,成功不是为了证明你聪明,而是为了进步和成长,而进步就是对我们的自我挫折习惯说不。

    2:争夺掌控权

    因为不想按照规则好好做事,所以这时候往往会想:适用于一般人的规则不适用于我!不论这个规则是学校或者自己订的,自己只会感觉到这是外界对自己的强加要求,而自己要抵抗这种对自由的侵犯!比如说直到电力公司威胁要断电了这些人才会交电费,并且因为电力公司不耐烦的打电话通知你而感到欣喜若狂,因为给对方造成了麻烦!想着:看,我也不是好惹的,别想轻易叫我做事!通过不作为,自我价值感中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感觉自己成功的反抗了权威,施加了自己“强大的”影响力。

    对于这种拖延症者,合作相当于投降,对方强势意味着自己软弱,于是阻碍对方比得到自己想要的更为重要,以至于超过了其他的一切,包括得到自己想要的。有时候这种拖延是有道理的,对方或许真的想控制你,利用你,但是更多的时候往往以偏概全,反应过激,错误应用了等价关系,把假设当成了现实,把表象当成了本质。

    3:恐惧亲近或疏远

    拖延除了能够保护一个人免于遭受他人评断,免于陷入与他人抗争之外,还能够调节跟他人的亲疏关系,我们都有自己的对于距离的心理舒适区,偏离这个舒适区,跟人太亲近或者太疏远,都会使我们不舒服。书中给了一个害怕疏远的例子,吉来自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但是家里不鼓励户外活动,父母对学习,交际管的很严,上大学以后,什么事都需要自己来,这时候吉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独立行动,也不知道怎样合作,因为小时候没有练习过!还有对于离开一段已然不值得维护的关系,这段关系已经不能够给自己提供当初的指导,保护,支持了,但是仍有很多人因为习惯宁愿待在那里,拼死维护,害怕走出旧关系带来的孤独,这实际上减少了实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是最耗费精力的活动。我想起了巴菲特对于企业说的一句话,我想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适用的,他说:没有什么比维持一个行将就木的公司更费精力的了。

    对于恐惧亲近,因为害怕关系发展超出预想,和对方太过亲近而感觉陷入了某种契约困境,从而会失去选择的自由,又或者因为曾经接触过一段关系,带来了不好的回忆,所以潜意识里干脆把这种关系的对象都看成是来侵犯自己自由的人。还有一种认为对方必须是完美的,否则难逃结束关系的命运,所以认为与其失去爱,不如一开始不去爱。

    拖延成功的保持了距离,却同时大大阻碍了成长。实际上,一段关系永远处于发展的轨道,依赖和独立此起彼伏,而不是只有不变的,病态的依赖或者独立,良好的关系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时间迷失

    通过上面的几个拖延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看到,种种隐含假设之下,无数来自过去的恐惧让拖延症患者们对于此时不知所措。

    拖延往往是过去闯入当下的一个迹象,是过去发来的信号,让你往回看,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又或者是陷在过去的舒适中无法自拔。书中描述了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时间的感觉变化,分为婴儿时间,幼儿时间,儿童时间,少年时间,青年时间,中年时间,老年时间,拖延症患者们很可能是陷在了过去的某个时间区域。直到某一个时刻,那时拖沓的此时变成了过去,而不去料想的将来变成了此时。

    对于时间迷失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一个人开始拖延的前期看到,患者们陷入了少年时间,只有时间无限和可能性无限的感觉,否认时间的流逝。中年危机其实也是陷在了某个时间区域,过去或者未来,回顾过去,接受选择的生活;展望今后,看清生命的局限性和可能性。做不到这两点,往往危机就会发生。

    我们需要有种成熟的时间观念,首先承认客观时间,然后能够自由的,有弹性的切换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而不是和客观时间做无谓的抗争。

    最后,我们人人都需要做这样一件事:将过去整合进当下,并为未来之路做出自己的选择。正所谓“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家庭倾向

    家庭教育对我们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了大量先入观念,或者是潜意识的恐惧,这些观念中有的是有道理的,而有的是伪逻辑。

    书中描述了五个倾向,施压、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重点介绍下怀疑,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个父亲骂儿子成绩差,说:读什么书!还是以后跟着老子后面打鱼,才能混口饭吃!也许这位父亲只是习惯性的教育,但是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的潜台词往往被孩子理解成:别指望通过读书来过的比父母好,对你这种渔民的孩子来说不可能,你看看,成绩说明了一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经常碰到这种说法:数学是女孩子的弱项,这时候女孩子往往连尝试和努力都放弃了。或者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会证明他们错的多么离谱!但是这往往会落入上文介绍的适应不良完美主义的圈套,因为害怕努力之后失败遭到家人的冷嘲热讽,因此通过拖延不去测试那个令人恐惧的真相。这其实也是一种“自证预言”:因为害怕而采取荒谬的行动来促成预言的形成,这往往是因为潜意识里已经相信了这个他人做出的邪恶预言。

    回顾

    我相信看到这里你们应该了解了一些拖延背后的复杂心理,一个人不去拖延这涉及到是否去做出“可怕”的事情——接受全然的自己,是否直面恐惧,采取行动积极反抗!因为害怕不好好扮演他人或者社会对一个人期待的角色,接着会失去所谓的“爱”,所以扼杀自己的成长,扼杀自己的生命去匍匐在这个角色之下,得不偿失;因为被“亲近之人”打击或者冷眼对待,从此将自我封锁在那个黑色阴冷的角落,误以为那是整个世界。

    昨天我重新阅读了这本两年前读的书,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的震撼和感动,拖延背后竟然包含着如此之多的涉及生命本质的命题!让我也回顾了过往,自己也曾经被亲人认为“没有出息”,考研时选择985也被同学认为不自量力,因为大学时期逃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垃圾)课,只是一个人在读书,对自我进行剖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识别那些有毒的先入观念,分析那些被植入的伪逻辑,穿过繁杂的表象,洞穿时间,看见在角落里畏首畏尾的自己,对自己重新教育,走入阳光之下。同时我也相信了一位名人说的话:真正有用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

    我说这么多并不是矫情,这些都是成长中的阵痛,并且只要选择成长,就必然会遇到这些问题,维持自我是一件辛苦但是绝对幸福的事情。但是并不是说一个人独自生活,正如哈佛大学一项连续75年的跟踪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良好的关系是我们最终是否幸福的决定因素。只不过有时需要抗争。

    最后,以陈春花教授一句话结尾:对于过去,唯有感恩;对于未来,唯有前行。

    希望大家帮我转发,点击好看,或者给我发邮件。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说你是拖延症患者?请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rr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