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四川行,吃货研学之旅进行时~怀着一颗吃货的心到达了四川,怎么不对川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跟着小记者的步伐一起涨涨知识吧!
川菜博物馆川菜博物馆—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早的泡菜坛子、这里你还能见识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过程。
川菜博物馆 最早的泡菜坛子 蒙眼切金丝面川菜是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川菜博物馆可谓是集川菜文化之大成,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记者们体验到了川菜的博大精深。
川菜五味:麻、盐、糖、辣椒、酸,其中麻味主要是以花椒为主,是四川本土的原材料,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花椒可以祛湿驱寒,为四川人所喜;辣椒只有四百年的历史,来自西周的墨西哥
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酱和上坝酱油
郫县豆瓣酱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备一瓶,酿造豆瓣酱的基地里,弥漫着一股发酵的味道,虽然闻起来不大好闻,可是吃起来可是很香的哈。制作郫县豆瓣酱的原材料有辣椒、蚕豆、盐、露水等。
郫县豆瓣酱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上坝酱油是四川最大的酱油厂,运用古法酿造的方法,原材料为黄豆,让酱油更加的香醇浓厚,现场也弥漫着一股豉香味。
上坝酱油 打酱油的邓站长体验川菜之技:小记者们化身为小厨神,进行厨艺大Pk啦~
切磋一:宫保鸡丁,以鸡肉和花生米为原料,加上由川菜五味调制成的酱料,再猛火爆炒而成。(回去可以叫小记者们露一手了,哈哈)
我是原材料~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切磋二:洗澡泡菜,一般上泡一到两晚即可食用,形如洗澡,又称四川泡菜。所谓“洗澡”,既不是普通意义上借水清除污垢,也不是在浴盆里热水浸泡的意思,而是指蔬菜在盐水里泡制的时间很短。
我是原材料啊!原材料有:特制盐水,西芹,红椒,胡萝卜,青瓜,洋葱,花椒,辣椒等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这是,我们的泡菜~(很多小朋友想留给家长吃,不过导游姐姐说要在这两天吃口感才好,所以各位家长不用羡慕我们哈)!
品川菜文化:灶王祠
灶王祠中敬灶王,是四川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民间,灶王司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敬灶王,崇食尚饮,感悟“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所有小记者都诚心诚意的拜了灶王爷爷呢~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品川菜之味:老川菜馆一条街
川菜的“清明上河图”,小记者们在畅游老四川街景民风中领略川西民居建筑风格,黄灿灿的蛋烘糕、爽滑滑的川北凉粉拌上红艳艳的郫县豆瓣、鲜 嫩嫩的石磨豆花、钟水饺、赖汤圆......这里的美食等吃饱为止。为什么没拍到小记者们照片?因为都忙着吃吃吃了,哈哈)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经历过重重考验后,我们小厨神终于出师啦,由我们的大厨师来颁发证书,此处应有掌声一片~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体验完川菜之旅后,下午的我们来到了漩口中学遗址。漩口中学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所重点中学,校址原在汶川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拆迁,2006年才搬迁至映秀镇,也就是说地震发生时,这所中学才建成两年。学校占地3.3万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教师133名。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共奪去了這所中學校里55條寶貴的生命,其中学生43名、教师8名,职工2名、家属2名
作为那场大灾难中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漩口中学遗址现在已成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的标志性建筑,成为那场特大地震的见证者之一。
地震遗址 永远停留的汶川时刻 小记者对遇难同胞给予深刻的缅怀小记者们身临现场后,看到倒塌的教学楼,看着一道道裂缝,听着讲解员姐姐诉说的那一段历史,每位同学都陷入了思考,她们在感受生命的脆弱的时候,却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对于师生之情,同学之情,父母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体验。相信小记者们也更加理解为什么要经常进行地震演练,因为在再灾害来临之前,一分一秒都代表着一条生命。
为汶川同胞缅怀,诚心的希望这世界能少点灾害[爱心]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甘堡藏寨,“甘堡”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山坡上的村落”,寨子里的房屋多数是由工匠们就地取材,用原石加黏土垒砌而成。是目前四川保留最完整 规模最大的嘉绒藏寨,整个藏寨无不体现了古人精湛的技艺。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 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为小记者献上哈达 《小主人报》四川研学之旅Day2期待明天的藏族文化体验之旅,晚安
今日份小记者游学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