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己去世之后

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己去世之后

作者: 笔胜于剑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08:04 被阅读0次

    鲁迅先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小。也不明白知己到底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竟然只得一位知己呢?多点难道不好吗?

    总觉得与好多同学都玩的来,就都是知己了。

    随着慢慢长大,又有了不同的同学,又有了同事,又有了不同的朋友,但越发很少地使用知己这个词汇了。

    后期,很多朋友多半也是泛泛之交,离知己早已是云泥之别。

    细数起来,看似朋友很多,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内心的孤独止不住地隐隐作痛。

    那首歌唱的好:“越长大越孤单”。

    比如,此刻把玩手机的你,或是在电脑面前无意识浏览的你,不也是孤单的一种么?


    我到底有没有知己?

    这一问像从地心传来的地震波,晃动着你的整个心灵,身体和灵魂,物件七零八落的往地上掉,摔碎的打破的,满地狼藉;

    这一无声的拷问,有多少人能有确切的答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明白知己是什么样的。

    那么知己是什么样的呢?

    简单一点就是那个懂你并且能努力成就你的人。

    他知道你的脾气秉性,知道你内心的初衷,他会为了你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样就简化版的称之为知己了。

    当一个标准过于严苛的时候,只能把门槛降一降了。

    就是这样,仍然是千金难买一知己,它只能可遇而不可求。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为佳话,千古传颂。

    简单想想也就体会得到,当俞伯牙鼓琴一首巧遇子期后,内心是怎样的一种狂喜;

    进而又可以知道,俞伯牙肯定会这样感叹:枉我几十年的鼓琴生涯,竟无一知音,岂不白活?

    好在,过往几十年的“白活”的终极意义就是遇到了知音。

    这明显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了。

    若是,一生没有遇到,便真是一生枉活了,那样的人生该是怎样的苦涩之极。

    这统统都是得一知己之难上难。

    遇到知己实乃人生之大幸,可是若有一天知己不幸去世。

    对剩下的那个人该是怎样的一种痛苦?

    呼天抢地?撕心裂肺?

    悲痛欲绝?嚎啕大哭?

    他还能向谁诉说呢?

    那个最懂他的人已经不在,还有什么诉说的意义呢?

    即使诉说也成了外人眼中的矫揉造作罢了。

    所以,俞伯牙摔琴已是必然。

    摔琴的刹那,他心若止水,血已断流,

    他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琴弦之上,随知己而去。

    从此,收山,不再弹奏。


    今天获悉,我父亲的知己李大爷因脑溢血不幸去世,我很悲伤;

    父亲告诉我他和李大爷的感情比亲兄弟姐妹都要好。

    这是实话。

    下午,我给父亲打电话,他语气微弱,寥寥两句就挂断了我的电话。

    我感到他只是不得不接我的电话,其实已经悲伤的不想开口。

    生活中,李大爷太操心了,他太累了,现在他去往天国了,需要休息。

    愿李大爷在天之灵安息,这便苦了父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遇而不可求的知己去世之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us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