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爱打铁,何晏好女装,卫玠阴柔,潘安俊朗。魏晋,一个各自风流的时代。是什么引得君子雅士,散衣斜卧,箕踞啸歌?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魏晋前后,朝代频繁更迭,天下多难。政治的压迫使被世人奉为信仰的经学遭到质疑。忠孝仁义,使名士明是非,却无所为。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黄老之学兴起。玄学,便是经学与老庄的相互妥协。
东汉后期,宦官当政。士人多有不满,为与其对抗,开始以道德相互标榜(相互吹捧),抨击政治人物,煽动社会舆论,史称“清议”。延熹九年(166年),桓帝下令逮捕党人。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的士人败下阵来。此为“党锢之祸”(166-189年),经学崩塌的开始。
思想的改变总是先起于少数人,经后人的不断努力,最终变成一种社会思潮。
曹魏政权后期(正始时期240-249年),何晏、夏侯玄和司马师等人,也许是不甘于平庸的政治地位,效仿起了汉末“清议”,办起了“清谈”。聚众郊游,品评人物,集结起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引起了当政者的不安。232年,魏明帝下令逮捕,后因这群“浮华少年”后台太硬,只得以免官禁锢草草收场。239年明帝病逝,代表皇族利益的曹爽政权,为与司马懿代表的权臣集团抗衡,重新任用何晏,“浮华少年”终得重登舞台,玄学也因此有了政治庇护,开始肆意发展。
史书上的何晏一生趋炎附势,喜爱权力。年少时,因曹操的喜爱而遭致曹丕的不满。人至中年,还只是个闲散小官。可若他只爱争名夺利,为何在读过王弼的《老子注》后,自愧不如,主动放弃自己的注本,极力宣传王弼的新说。又为何常在家中举办清谈,宣扬玄学,鼓励思辨。其中缘故,不得而知。“高平陵之变”后,曹爽政权倒台,何晏被斩首,诛灭三族。
同为“浮华少年”的夏侯玄躲过一劫。夏侯家曾世代武臣,后开始注重子孙的儒学修养,至夏侯玄时,已可称为儒学大师。正始时期较之后的竹林和元康,更注重儒学和老庄思想的调和,援道入儒。夏侯玄“性好老庄”但“动由礼节”,对儒道的完美结合使其受到了世人的追捧“如揽朗月入怀”。而曹魏政权颠覆后的司马师,已完成从玄谈家到残酷政治家的转变,夏侯家族与曹魏的荣辱与共,使往日清谈老友形同陌路。254年,夏侯玄被斩于东市。
魏晋时期士人多采取非暴力的形式如“清谈”来抵抗政治压迫。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魏晋政权更迭后,一批名士选择了远离政治,开始了更不羁的竹林时代。
参考书籍:《玄学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不知感悟:
第一次将一本书翻了如此多遍,却依旧找不到落笔的灵感,多次反省小学作文为什么不好好写。《玄学史话》这本书,是以比较简单的语言描述魏晋时期,玄学思潮发展的过程,较之其他历史书更好理解。本篇只讲述了玄学的第一个时期,下篇会接着讲述第二个时期,也是我最喜欢的几个人物的故事。有不有趣不能确保,但一定都是帅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