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梧桐树,
一直有这么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这里的梧桐树,即是泡桐树。
梧桐树是有,但凤凰只是传说。
但其实也不尽然。
唐代的四川地区,晚春初夏,流行的团扇上画着当地最美鸟类——“桐花凤”。
有一个叫李德裕的人物,曾经出任四川节度使。他写下《画桐花凤扇赋序》:
“成都夹岷江矶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灵禽五色,小於玄鸟,来集桐花,以饮朝露。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所往。”
翻译一下的意思就是:
“在成都岷江边上,多种植紫桐,每到暮春三月,有五色小巧的鸟儿,聚集飞在桐花上,饮桐花的花蜜露水,到了桐花落的时候,则看不到这种鸟。”
这种以采食桐花蜜的鸟,在当地叫做“桐花凤”,也叫“幺凤”。当代学名蓝喉太阳鸟。 体型小巧,只有十厘米左右,颜色五彩艳丽,性情敏捷避人,吸食花蜜。
而,据说最早为“桐花凤”这种小鸟写赋的就是李德裕。不过最早写诗的是唐朝李商隐。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40岁的李商隐,妻子过世后不久就踏上了去往四川节度使幕府中就职的漫漫长途,从头年九月出发,到了次年春天,他才来到四川。
正是四川桐花盛开的季节。无数的桐花凤在在开满桐花的泡桐树冠上下翻飞,婉转歌唱。
他写下了这一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c39b0c9bf9e6b18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691749a9392a31e1.jpg)
桐花是清明节气的第一候。所以它是属于清明节气的代表。
我看桐花,觉得它淡淡的粉紫中带白,就像一个清明时节,扫墓上坟,祭怀故人的,身穿淡紫色衣裳,却身戴轻缟的女子。
忧中带愁,却哀而不伤。天地清明中又淡然自若。当得起清明时节的人鬼情未了。
所以现代人认为,泡桐花的花语是:
——“永恒的守候。”
关于桐花及桐花凤,历代都有不少诗词。描写各种不同心境与情景。
但,写得最缠绵,也最入我心情的,则是清代王士祯的一首《蝶恋花·和漱玉词》里的几句:
——“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忆共锦衾无半缝,往事迢迢徒入梦。”
读来令人哀怨悱恻。倒配得起现代人关于桐花是“永恒的守候”的语境。
也很合清明时节欲断魂的时境。
当然,这样的诗词太伤感。我倒还是十分喜欢胡兰成《今生今世》里这一句:
——“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两个人走长长的路,希望它永远也没有尽头。一路上天地清明,天高地阔,桐花满路,幺凤鸣唱。
男女私情之初,相娱相欢,总是卿卿我我,是说不完的话,看不尽的眼底喜悦。
不管前路最终是何境地,至少这一路是欢娱及亲爱的。
人生,其实只要这一路有这样说不完的,听不完的,走不到尽头的欢娱即好。
今早,清晨有雨。
我在空中廊道上走路。走到洛河边那一棵泡桐树。已经是满树桐花。
那棵树离廊道不近也不远。想折一枝,但伸手却不可及。
于是用尽各种法子。
先是脱下外套甩过去,但缠不住;又用耳机线甩过去,那两个听筒随着惯性,绕着树枝缠了好几圈,终于稍稍拉近距离,折了一枝。
期间还引得保安过来询问,提醒我小心安全(怕我掉下去)。又要帮我折一枝。
站在廊道上拍照、自赏。回家修剪插瓶子里。又发朋友圈。有朋友回复:
——“手捧四月天。”
嗯,我不是那人间四月天。但我也爱这人间四月天。
2024/04/02 阴雨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6f355e819ab3cbe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fcdf0bf6d15a9ae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ff01397f1f59152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5073cee0136b1f8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d27653f5f3e3bb8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507a22da2ce6d50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