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作者: 诗意的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06:29 被阅读0次

        昨天总觉得课没有备好,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内心惴惴不安。因为所教《醉翁亭记》是千古名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的模式,融入了大量议论和抒情成分,多用骈散句,语言简洁流畅,创造了游记散文新的审美意境。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文章也是读了又读,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怀          这篇散文写于欧阳修到滁州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精神实质。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在初读课文,疏通文意之后,我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文章写了什么?哪个字贯穿了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又对文章段落进行了梳理。如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景方法?又是怎样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文章由写景转为写人叙事,段末又抒情,引出“乐”贯穿全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段主要写了山间朝暮的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在这段中作者写景善于抓住各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来写,如春花夏树秋霜冬石,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就概括出了事物的典型特征。最后一句话抒情,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第三段由领悟转移到人事上,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欣,描绘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学习这一段时,提出问题:这一段描绘了几幅画面?为什么要先写滁人游?这一段表现了太守的快乐在哪里呢?第四段写了哪几种乐?它们有什么关系?“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然后再深度探究:文章多次写了作者的“醉”与“乐”,如何理解“醉”与“乐”,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最后小结,积累拓展:总结本文出现的成语。

    不足之处:本文的骗散句结合没有给学生讲,而这又是一个教学重点。另外文章多处用“也”和“而”,可以让学生找出来,并分析他们的用法及所读的语气。这个放在疏通文意时讲较为合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yf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