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本书中,主要讲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儒、墨、道、法。同时也代表着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以及韩非,在这几个人当中讲述了从春秋到秦汉。在这些人当中,我就来讲讲其中的孔子。
孔子有三剑分别为: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同时孔子这里最重要的一剑就是天子剑,他也拥有着这把剑。
而他到临终前他也仍有事放不下心,就是他一直在重的救世。
这是他的一个目标,但问题确是自己是否可以去救世。但答案也很明显,救不了。另有一次,子路因没赶在关门前进城,于是就在外睡了一宿,起来后也被看城门的小吏说到是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的确是孔子的精神,但这无疑不是孔子的遗志,但要了解到这些我们也要把注意转到孔子的主张上。
孔子的主张是“克己复礼”,这是孔子对颜回提出的。而在孔子当时的时代是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也被称为是“礼坏乐崩”,这一词语也正是孔子的子弟宰予,这也是个非常能“抬杠”的人。同时也在他这里发生的辩论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也为礼乐制度找到了人生的根据:
“爱必须得到回报”
这也联系到更加重要的仁,而仁爱也是能够救世的药丸,这药丸孔子认为能够找到,这合逻辑,这也没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除了儒家其它的都反对。
墨子的的意见也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不是去用仁爱,而是去用兼爱;庄子的想法也与前两家不同,他认为应该不爱。这两人都认为礼乐是虚伪的,同时他们也得出了一个道理:无德才有德,不爱才有爱,越治越没治,越救越没救。因此他们认为不救才能有救。
而后就是韩非的想法了,他也是一样反对仁爱和礼乐,他也在此之上定下了他的结论“如果仁爱很好,何必要有礼乐?”这也是韩非所把握的剑,庶人剑。
孔子可谓是一直守护着自己一直放不下心的事,他坚认只要仁爱就能够救世,同时,也是孔子这一定论迎来了剩下三家的反对,在这里每一家都在守护自己的定论,并且在自己的定论中认定观点,在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争议”。
同时在这孔子引发的争论之后,也联系到其他几人所结下的定论,并且这里,我其实也是比较赞同孔子的定论,以仁爱救世,以内心所表达的这些爱纳入礼乐制度,这样也能保证可以万无一失
当然到现在,也有不少的人反对孔子这样的做法,他这样所做的救世方法,在我眼中是我认同的,但如果在当时另一种看法,可能对于孔子的定论也会变得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