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429914/2e16e4f25f7376c8.jpg)
99年到印度菩提迦叶—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六百年前证悟的地方。一路上翻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至于为什么选它,直觉它最适合此次旅行。
菩提迦叶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充满着心灵的能量。白天参加佛法课程,有空就去到菩提树旁大舍利塔去绕塔。为台湾地震,我们点了十万盏油灯,每天早晨和晚上点灯。晚上就在房间里安静地看书。
第二天参加了舍利塔的活动,有人绕塔、修行。就在那个印度的午后,穿过阿育王时代建造的石栏杆,我看见众多信众在不断地绕塔。
灵感突然到来,就像汩汩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那晚所读的《西藏生死书》成了催化剂,它迸发出的火花打开了心中连接的管道,让《如梦之梦》的所有人物元素都连接到一起。
因为所有灵感引起的那些平时凌乱的、存储在脑海中的各种元素,都是以前思考过的,或者记忆中的。
所以与其说是灵感,不如说是一种心流引起的连接。催化剂就是一个引子,启动了一种机制,知道在哪里找这些事件,以及哪些事件能够跟哪些事件可以串联在一起。
就像在电脑里输入关键词,大脑会自动化寻档、选档、归置新档后存档的自动化过程。这就是灵感的发生,而人生经历过的那些阅历,都成了大脑平时自动存储的素材。
延伸的思考:
个人应用的实际问题
一、你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是否曾经特别经历过有灵感,根据它创造或者改变的生活或工作中的环境?
1.它是无中生有还是有迹可循?
2.前因是否为长期心中关心的事物?
3.心中所关心的事物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
4.灵感产生的刹那间,是不是多种关怀被重新串联在一起?
你是否曾经突然之间想通一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跟以上的过程有没有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