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饥似渴”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对知识的渴望。腹中无物,饥肠辘辘,那是出于身体的本能。而学习就未必,走出校门之后几乎很少翻书的大有人在。与腹中空空相比,脑袋空空无足轻重。为了尽快脱贫致富,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充盈空空的荷包。
尤其在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订单锐减,减员裁员不可避免,由此带来的就是大批员工被迫下岗。大学生就业难,一岗难求已是不争的现实。于是难免有些人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怀疑,学那么多,专业未必对口,学习真的有用吗?不如早点回家子承父业,哪怕早点进入职场磨练,也胜于苦读圣贤书。现实中的名校高材生,有的竞聘城管岗位,有的竞争烟厂流水线岗,有的甚至卖猪肉也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佐证了学习无用,知识无用的观点,果真如此吗?
但就“学习”而言,其实不能片面理解为就是学习知识,还包括求生和谋生的基本技能。
小鸟孵化出后只是一个小肉蛋,除了与生俱来的嗷嗷待哺,会吃会拉会睡觉,大概啥都做不了。经过短时间的必要哺育,羽翼渐丰,它必须学会飞翔,进而要学会捕食、筑巢。这些本领一方面来自于基因的遗传;另一方面还需要自身的勤学苦练,否则只能饿死或冻死。
哺乳动物同理,野生动物更是如此。出生后的草食动物,如果不尽快学会奔跑,很容易成为天敌的食物。肉食动物成长期内也必须学会捕猎的本领,否则同样难逃被饿死的结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给予一切生物的生存法则。包括人类,概莫能外。
“三翻六坐九站立,十个月了要鞋子”这是我们人类婴儿期所要学会的本领。没有一次次的摔倒再爬起来,能学会行走甚至奔跑吗?而仅此,也只是我们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谋生,并有所发展,必将经过长期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储备,同时,还得学会做人。
由此看来,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乎贯穿了我们的一生。而并非理解为简单的校内学习生活。走出校门只是早期的一个学习阶段,随后进入的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更为广阔的大学校。且不论所学的专业知识不久会老化甚至淘汰,人生之路刚刚迈出第一步,需要学习和历练的是方方面面,面对激烈的竞争,怎么可能是一蹴而就呢?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诗句)刘邦读不读书不敢说,最起码人家从善如流,知人善用,麾下人才济济,为奠定汉室霸业储备了大量人才。而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史书确有记载,自幼崇尚武力,从来不屑于读书写字,他认为只要会写名字就可以了。其叔父教他熟读兵法,他也略学到点皮毛便耐不住性子,文韬武略皆不沾边。韩生的忠言逆耳听不进劝,被他投入油锅烹了,剩下唯一的谋士亚父也不能容,嫌他碍手碍脚,排挤于权利核心之外。楚汉相争中项羽一路攻城拔寨,更让半文盲的他坚信武力可以征服天下。不懂仁治,坑杀百姓降卒无数,杀戮成性,以至垓下之围,力竭自刎于乌江。直到临死的一刻还感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还依然固执地认为是上天要灭他。
眼界决定高度,心胸决定宽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才代表未来。现在做什么不重要,现在学什么才是关键。今天的现状,源于十年前的选择;十年后的生活,源于今天的选择。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如果不满意当下的状态,那就给自己一个十年之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