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三器中有一件非常奢侈精美的宝物,它的名字叫做中山王方壶,是中山王临终前送给自己儿子的纪念品,它的上面记载的铭文充满了中山王厝对先王们的思念和敬意以及对相邦司马喜的警告。这位临死之前都不忘记要保卫国家的中山国君的一生可以说十分丰富多彩。
中山王厝出生于公元前344年,去世于公元前308年,又被史学家称作中山衅王。十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中山成公离开了人世,同年,中山王厝在仲父司马喜和大将军乐池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继承起了历代先王的基业。中山王厝十分信任父亲为他留下的大臣司马喜,年轻的他绝对相信仲父是不会害他的,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他的仲父是个擅政弄权,善搞阴谋诡计的人。大臣季辛得罪了他,他就派人暗杀朝臣爰骞栽赃给季辛,借中山王之手杀了季辛。老将乐池挡了他上位的路,他就把乐池排挤到了秦国,让一个了解中山国的人生生投靠了对手。为了激起赵王对中山国的仇恨,更为了避免妃嫔阴姬继续唆使她的父亲排挤自己,司马喜力劝中山王立阴姬为王后,中山王厝对此欣然同意,却万万没想到自己已经掉入到了司马喜的陷阱里。
中山史话之由盛转衰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赢驷行腊称王,秦国连横之策略有小成。为了防止大秦东出,公孙衍第一次发起了对与秦国有积怨的国家的合纵,三晋中的韩魏和北方的燕国相继称王。为了离间中山国与齐国的关系,燕国和赵国极力劝说中山王厝称王,中山王厝自恃国力已经达到鼎盛时期,便开始好大喜功,一心要称王。齐王认为中山国没有达到万乘,不配与自己为伍,因此试图联合其他国家进攻中山国,强迫中山王厝不许称王。中山王厝无奈,只能派辩士张登去其他国家游说。为了更好地对抗秦国,这些国家同意了让中山国也称王。这场五个国家的君主互相承认王位的联盟活动被称为五国相王。在中山王厝盲目地称王时,赵国的赵雍并没有称王,而是称自己为主君,在国内悄悄地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果然燕国称王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动乱。燕国当时在位的是相国子之,此人大权独揽,位高权重。胆小懦弱的燕王哙为了自保,搞起了三皇五帝时期那一套虚礼,把王位禅让给了子之,结果还是没有逃过子之的毒手。燕王死后,太子为了复仇,要杀了子之,结果反而被杀,这场内乱引起了百姓们对子之的反抗和齐国对燕国的军事干预。恶齐所到之处,白骨露于野,四面妇孺声,真是惨不忍睹。
赵主君认为这是赵国打破中山国制衡国策的时机,于是命令司马喜劝说中山王厝趁机进攻燕国。利令智昏的中山王厝对此建议竟然一点也不反对,他命令司马喜率领中山国军队趁乱攻入了燕国,抢夺了燕国大量的领土。中山王厝此举背叛了中山国多年来奉行的制衡国策,他的落井下石把燕国彻底推向了中山国的对立面,实在是愚不可及。果然,中山国的行为受到了赵国和秦国的干涉,在他们的逼迫下,齐国的军队撤出了燕国,中山王厝抢夺的不义的领土也重新回到了燕国的怀抱。赵武灵王和乐池将公子职送回了燕国,这才结束了燕国这场历时时间长,参与国家多,破坏性强的子之之乱。此后不久,司马喜对赵国的奴颜媚骨的态度也得到了赵国人的唾骂。
中山史话之由盛转衰
据说有一次宴会上,司马喜在中山王厝面前指责一个叫师的墨者,反而被师反讽与赵国关系过于密切,司马喜对此无言以对。中山王厝晚年也深深后悔重用司马喜,便命令工匠打造了一个方壶,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做燕王哙,更不要让司马喜成为祸国殃民的子之。事实上,中山国由盛转衰的原因除了中山王厝偏听偏信,重用奸臣,打破了制衡图强之策之外,最根本的是他的重用儒墨而轻军事的政治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山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发展进程,不符合实际的生产关系恰恰反应了中山国生产力的落后,也注定了中山国必然为其他国家所灭的结局。
在下一章,我将为大家带来中山史话的最后一个故事,那就是中山史话之赵灭中山,为大家解读赵国灭掉中山国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山国被灭后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