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品论语1.1

漫品论语1.1

作者: 行之者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07:32 被阅读0次

    已至而立之年,学习有数年,工作亦有数年。总感觉我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没有一个归宿,从小无宗教信奉,家中也无固定理念,在西方文化不断沁润下的中华大地上不断生长,多数时间是迷茫。直到遇到我的人生导师,渐渐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初窥《易经》之奥妙,略晓《中庸》之罕至,自此找到了方向。

    但知易行难,与老师学习有几年,却未有相应行动,这次就是希望通过对比阅读《论语》,定时输出读书笔记来丰富自己,磨练自己。每天警醒自己,约束自己,渐渐接近一名“君子”。

    苏州博物馆展品

    【1.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能时时反复习之,不是很欣畅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是感觉很高兴么?别人不了解我,我内心也不存怫郁不欢之意,不是一位君子么?

    作为初中的课文,想必大家也能倒背如流,也就不做太多字解了。

    第一句主要讲“学习”。读通论语的人都知道,此“学习”非彼“学习”。我们现在所谓的学习都是专业计能的提升,在古代叫“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代的学问现在来讲是:修炼自己为人处世,也就是做好人,做对事,绝对的好,绝对的对。既然学是如此,那“习”对应的就是对做学问的实践。“习”是鸟的羽毛的一部分,可理解为人学习就像鸟学飞一样,要用实践来检验学到的东西。

    我们再看“学习”这个词语,其实“学”是思想上的行动,感悟到了新的思想,新的认知;而“习”是身体行动。这个词是一体两位:思想上学,行动上习,两者共同进行才可称“学习”。如果仔细品读古语,很多词都是如此的结构。这也是论语倡导的要在行为上完善自己,因为一个人与亲人朋友,与老板同事所产生的关联全都是个人的行为——其言谈举止,其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如同本段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天的工作中太容易遇到别人“不知”的情形,而我们是否能真的“不愠”。或者我们行为上控制住自己,没有与其争讼,但是内心是否依然平静,未起波澜?如果你心里对这个人很气愤,却能控制好了自己的行为,没有冲突,可算近君子了,但是主要“愠”这个子左边是竖心旁,意思是我们心生怒气。所以真正的“不愠”是从心里就没有怨念。

    第二句讲到的是友谊。有极端说法是: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显然孔老夫子秉持中庸之道,不会随便讲“死”。但是与朋友聊天,与老友相聚的确是生活中令人高兴的事。从西方马斯洛体系来讲,应属于第三层社交需求和第四层自我尊重中,也就是认同感。朋友从其他地方来探望你,无论是专程拜访还是顺路探访,都是心中念你。慕我者自远方来,教学相长,我道日广,故可乐也。

    孔子距今已两千五百多年,然时至今日,仍有时习,亦有朋来,常有人不能知之一境;内心仍有悦,有乐,有不愠之辩,故孔子所示不受时限同于古今,故为可贵。也可感知孔子倡导的悦派文化,不断的通过行为使自己的内心逐渐靠近“乐”,而远离“怒”。因为,我们要心存喜悦的渡过一生,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您好,感谢您读完!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能践行孔子的生活启示,践行最近学习的内容,与交好的朋友互通个电话,别人不知我们也部责怪。争取做一天的君子。也欢迎您自己的问题留言给我,我来与您共同面对。以上祝好。

    苏州博物馆一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品论语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ghbftx.html